如何选择主动被动投资?
在开始具体讲解之前,先给出答案。 理论上来讲,投资者通过适当分散化,以及长期持有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是可能的,并且也是最优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之间不存在差异。实际上,这两种策略的收益率和风险确实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 为了便于理解,不妨把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想象成同一擂台上的两个拳手——他们都想拿下年度最佳拳手称号(收益率第一),然而获取这个荣誉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首先,来看看最典型的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通常来说,指数基金采取的是“全样本”的投资策略,即力求复制或者追踪特定指数所包含的成分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跟踪误差。当然,采用这种全样本策略也有其天然缺陷,比如难以规避行业和个股的风险、无法应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等。 相对于指数基金,主动型基金的选取标准更广,它不需要追求对指数的追踪,而是希望通过基金经理人的主动选择来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不过,这里所谓的“主动”并不是无原则地乱动,更不代表着可以为了主动而主动。优秀的主动型基金仍然需要遵循一定的投资原则并努力控制风险。否则,如果自诩为“主动型管理能手”的基金经理任意妄为,最终结果反而可能南辕北辙。
从历史数据来看,国内公募基金基本保持了正收益,年平均回报达13%以上;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7%左右。虽然主动管理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争议,但就平均收益这一指标来看,绝大多数主动管理还是实现了超越指数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均可以取得正的收益,但如果遇到2008年和2015年的股灾,二者都是逃不开亏损的命运。只不过,由于选股和择时的不同,二者的损失是有区别的。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股票基金的风险高于债券基金,因此主动型基金相比被动型基金的风险高一些。但这并不意味者主动型基金不可驾驭,事实上,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再配合适当的选择和操作,主动型基金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风险收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