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查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即天地之间同时存在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者物质,而五种元素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作用便构成了宇宙的万事万物。 后来五行这一理念被用到医学领域,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黄帝内经》中就有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的记载;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凉饮,故吐泻并作也……”这里就将人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的变化联系起来,认为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别(体表有卫气,体内有营血),外在的环境和气候也会影响人体的机能。 如果人体外界环境协调,则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此时疾病少,生命长;反之,若不注意调节自身及周围环境,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出现病理变化,导致疾病发生。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节气养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根据二十四节气规律制定出的科学养生方法。
24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中国传统医学方面更是有着重要意义。中医学将每一节气分属于十二经脉之一,并认为在这一天里,阴气(阴中有阳)盛极而衰,阳气(阳中有阴)开始萌发。 由于一年有 24个节气,5天为一周,60周为一年,因此每年循环一次,逢单数节气是阳升阴降,双数节气则是阴升阳降。如此往复,阴阳交替,周而复始。
一年里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小寒和大暑这7个节气的白天和黑夜时间一样多,因为这一天里阴阳处于平衡状态。其余17个节气则是白天长于黑夜,这是由于阳气渐长、阴气渐减的缘故,所以这17个节气又称为“阳节”。 顺应自然界的这个特点,中医学提出了“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也就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身心,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农历,是指以月球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作为一个月,再配上二十四节气确定的日期。由于是按阴历制定的,而月相每变化一周的时间为29.536日,故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了配成整数天,大中小月又交错安排。每两年安排7个大月,3个小月,5个中月,全年平均月长29.75日,12个月实为354日,与回归年的365 日相差11日。因此,三年安排一个闰月,置闰年为384日,19个农历年要放7个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为6940日,与回归年的19年长度6939日差一 日,误差率约万分之二,这在古代条件下是非常精确的。按阴阳合历制定的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地月一周需要29.536日,取近似数,大月定为30日,小月定为29日,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与回归年的365日相差11日,三年相差33日,就比一个节气还多。这样,回历历法上的日期与季节就合不上了,春夏秋冬将要错位。为使回历上的日期与季节相一致,每隔3年就要设置一个355日(12个月加上一个闰日354+1=355)的闰年,每隔30年就要相差一个月。
农历,按地支纪月法就是把十二个月位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而五行的五行的五方和五个天干是固定的。在命理上是根据月干的五行和十天干的五行属性来断定农历的月位五行的。
子月:十一月,正北方,癸水之数,子月为阳水。
丑月:十二月,东北方,癸水之数合辛金为库,乃水中有金之意,丑月为印绶月。
寅月:正月,东方,甲木之数,寅月为阳木,岁始之月
卯月:二月,东方,乙木之数,卯月为阴木。
辰月:三月,东北方,乙木之数合戊土为库,辰乃高平之地,土盛,为木土相战之地,辰月为财月。
巳月:四月,南方,丙火、丁火之数,巳月为阴火,为二阳之月。
午月:五月,南方,丙火之数,午月为阳火,为太阳高照之月。
未月:六月,南方,丙火、丁火之数合乙木为库,又未是高平之地,土盛。为木火相战之地,未月为财月。
申月:七月,西方,庚金、辛金之数,申月为阴金,为二阴之月。
酉月:八月,西方,辛金之数,酉月为阳金。
戌月:九月,西南方,辛金之数合丁火为库,乃金中有火之意。戌乃高平之地(火土之象),戌月为财月。
亥月:十月,北方,壬水、癸水之数。亥月为阳水。
总的来说,农历的五行在八字命理中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初学命理者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农历与五行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