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蒡颗粒什么作用?

尉迟璐璟尉迟璐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荆蒡,又名“荆芥”、“香荆芥”等。最早记录于《名医别录》中,列为上品。除南方少数地区外,多分布于北方各地。其性味辛平,归肺、胃经,功效为疏散风热、宣肺清热、消肿解毒。历代古书对荆芥的药用部分记载不一,明代《本草纲目》称“全草皆药……结籽而后用梗”;清代《本草新编》则认为“以杆煎汤服最佳”;至现代《中国药典》则规定为“干燥茎叶和嫩芽”。现在所用的荆芥药材是明代以后的标准。 由于目前国家药典尚未收载荆芋这个品种,故在2010版药典颁布前,市场上一直存在以“荆芥”和“荆芥绒”代荆芋用药的情况(在《中国药典》中,荆芥和荆芥绒是不同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质量标准。

2010年版药典首次收录了荆芋,并明确了其原植物为藜科荆芥属植物荆芥,即我们所熟知的“香菜”。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药品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家对荆芋的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 作为药食同源之品,中医应用荆芋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楚辞·招魂》中有“菹菜兴余”之言,王逸注曰“菹菜,菱勃也,兴余即今芹芽也。”可见当时已有将荆芋当作蔬菜食用。汉代扬雄所作《方言》中也有“荠、莜、茏古谓之菁”的说法。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有“江淮南浙人,好作鱼羹,用刀剁鲙,以荆芥为菜……北人或解作脍羹食之”及“江南人家,好作鱼脯……或以生姜、荆芥味之,甚美。”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中,已记载有“炒荆芥”、“煎荆芥”等用法。宋代《清异录》中,有“荆芥粥”、“荆芥面”等吃法。到了元代,王祯撰《农桑辑要》中,已有“蒸荆芥”之表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记载有“煨荆芥”的做法。进入近代后,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人将荆芋当作蔬菜食用,只是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而已。可以说,荆芋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