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商业伦理的原因?

令狐柏芙令狐柏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先摆结论,个人认为,中国的商人(包括曾经和现在的创业者)在商言商的能力是有欠缺的,原因复杂且深刻。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有无数的商机,也由此诞生了无数的企业家。我认识的很多80后的年轻人,都是带着梦想来到深圳打拼的,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创业的梦想,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深圳除了是开拓者的乐园之外,也是一个投机者的好地方。在这里,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只要你想,也可以制造你需要的东西,当然也包括造出钱来。所以这里也有非常多的所谓的“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往往由一个小作坊起家,然后迅速扩张,同时伴随着的就是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和对当地民生极度的不负责任。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连最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都不懂,完全就是靠政策红利和大环境而致富。因此当国家的政策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企业的生命力就会迅速消失,而它们的创始人则迅速洗脱身上的商业烙印,回归平凡人的生活。

所以我常说,判断一个城市的商业文明程度,要看这个城市的小商贩和地摊有多少。因为商人是从商贩中诞生的,如果城市的管理者允许并且鼓励商贩的存在和发展,说明这个城市的商业文明程度比较高。反之亦然。 为什么要谈到商贩呢?因为中国的所谓企业家(不包括创业者)在商言商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什么是商言商呢?就是把商品的价值、供应商的成本、消费者的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最后确定一个好的价格,这个就是商言商。而中国很多的企业家在商言商这方面则是严重欠缺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搞不清自己产品的真正成本,更不知道市场对这类产品真正的需求情况,以至于他们在商谈生意的时候,常常由于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位不准,导致他们要么赔本赚吆喝,要么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崩塌殆尽。

涂霞芸涂霞芸优质答主

(一)在政治制度方面。由于我们长时间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于一切经济活动均通过行政命令进行调控,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沦为政府意志的执行者,失去了追求利润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空间。因此对伦理道德的培养和遵循并没有放在应有重视程度上。而当在经济转型之后,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对于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和监管制度还未完善,又加上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有较大控制力,从而产生了腐败交易等行为。

(二)在教育体系方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我们才开始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大学等高等教育中设立的工商管理类,会计等等与商业行为直接相关的课程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许多高校还没有将伦理道德教育纳入此类专业的课程中,仅仅局限于将伦理道德的要求和规定以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然而对法律和制度本身的道德价值并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只是被动地遵守着,并未将之纳入到自身的价值观体系中。此外,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中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一直弱于对理工类或者应试型知识理论的教授,这也与我国自古以来对于科学技术的不重视性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学生在步入商业领域后,缺乏对伦理道德的重视性,进而产生了商业腐败等行为。

(三)在思想观念方面。从古到今,我国崇尚的是“大同社会”和“中庸之道”,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的是个人无条件地服从于大家族甚至于全社会,个人的意志和行为均受到大家族等利益集团的约束。所以从深层次上而言,我国个人主义观念薄弱。而在西方社会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地方,“个人主义至上”是被崇尚的价值观,它鼓励个人对于利益和行为的自我主宰,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核心性和自主性。因此,在商业行为中,西方社会能更容易地将个人的道德进行外在化的表现即所谓的伦理化,形成一种对于外部行为道德底线的重视性,进而影响和干预其实际行为。而在中国,由于长期的大家族式的集体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影响,许多人都习惯于将个人利益无条件地屈从于家族,社会等群体意志。因此,对于外部伦理的关注性并不强,这就导致了某些个体将一些触犯伦理规范的要求合理地纳入到自己的价值观范畴,从而出现了一些“合理化”甚至“合法化”的伦理道德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