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好吗?
所谓“保本”,就是保证本金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争取一定的收益回报。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任何金融工具都不可能同时具有“高收益”和“低风险”两种性质。因为市场是不断波动变化的,我们不可能准确预测它未来的走势;同样,我们也无法准确判断某投资工具未来的收益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
为了控制风险,我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通常都会采取一种“分散化”的策略:就是把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资产种类中(如股票、债券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降低单一资产类别带来的风险——所谓“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 但“分散化”策略也是有其缺陷的:它不能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稳定的收益。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人们发明了另一种工具来间接达到这个目的——“保本基金”。 顾名思义,这类基金的运作原则就是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追求收益。因此它必须通过对资产的选择和合理配置来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资产配置”呢?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个著名的经济学模型——MM定理。这个定理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Shiller在1973年提出,后来由Merton进一步完善。它是这样表述的: 在这个模型里,假定投资者的最优选择是一个随机过程,那么经过适当数学推导后可以得到上述结论:只要投资组合中的各种资产按照一定比例组成,就可以使得总的风险降到0。也就是说,通过科学地搭配不同的资产类型,我们可以实现“无风险”的投资。这其实就是“保本基金”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虽然MM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但它仍然是对资本市场有效率的最著名证明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该理论在现实世界中是有其用武之地的[1-4]。这就为“保本基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当然,市场上也有不遵守“MM定理”的情况发生:当出现极端情况时,例如市场发生了大幅下跌并且有可能继续下滑时,一些投资者会恐慌性地抛售手中持有的所有资产,此时即便是高风险资产也有可能遭受严重损失。这种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为此,设计者会在产品合同中设置一定的保护机制来帮助投资者度过难关——通常是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通常是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情况下)赎回基金份额并收取一定的退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市场上为所欲为:他们也需要考虑市场的反应以及潜在的损失可能性。否则的话,基金可能面临无法兑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