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什么佛?
佛教是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净饭王的王子悉达多(著名的乔答摩王子)所创的,他是太子,在年轻时就舍家成
道,四处游学。
后来得知苦行之徒非但并不能得到解脱,反而更加煎熬,于是他放弃了修道。经过长期的研究最后终于觉悟成佛,创立佛教,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佛教教义并不主张僧人苦行,而强调修持的功德,故又被称为"佛陀"(Buddha)。"佛"为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简称为"佛",意为"觉悟者"。
在佛陀入灭后,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的造像在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日趋精美,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雕塑艺术。
在古都西安佛教寺院中曾留有许多佛的造像以及佛的遗迹,其中位于城内东北隅的佛寺有五个,分别是兴庆宫中的龙池寺、通化门内西南隅的青龙寺、东木竹正街的天皇阁、朱雀门里延康坊西的大兴善寺和东木竹坊西的慈恩寺。
龙池寺位于兴庆宫东北隅,是佛教净土宗八祖昙鸾的道场,唐代宗室王公多在此出家。寺庙中的龙池,是人工开凿的一汪池水,以石驳岸,池中植荷花。四周古柏环绕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静。
在唐代佛教史上,青龙寺曾一度成为日本佛教传法、遣唐使的习武及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在中国和日本人心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青龙寺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现在,人们提到青龙寺则往往会联想到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主演的《伊豆的舞蹈家》。
天皇阁相传是唐代修建于唐大明宫含元殿旁。唐武宗削发为僧后,登位后更名唐宣宗,晚年因怀念昔日曾习艺的地方,乃在旧寺处修建阁堂,称为天皇阁。阁前有大石块刻的"天皇阁"三字,传说为唐宣宗御笔亲书。
现在,天皇阁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符号,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不过,它曾经香火旺盛的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朱雀门里延康坊西,原为北魏净觉寺故址。唐代因玄奘法师曾主持过此寺,故亦称"慈恩寺",是唐贞观年间的皇家寺院,与慈恩寺、荐福寺、西明寺、景光明寺并称京城五丛林,成为长安寺院的代表。
青龙、大兴善两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青龙是正式颁布戒律的正宗佛教寺院,而大兴善寺则成为印度密宗密法传入中国的重要渠道。
大兴善寺是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在灭法武后崇佛背景下,由西明寺僧澄观、法藏创建的尼寺,位于慈恩寺西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