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得木过多?
“行”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xíng 。五行的理论源自于道家,而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在老子的传世著作《道德经》中,五次提到“水”字,却没有一次提到“木”字。反而在《道德经》中谈到“金”“火”“土”却各有一次。因此有学者据此推测,五行中的“木”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汉代的道家典籍《淮南子》,此书中有四处讲到“木”,可见当时“木”的重要性。
但是请注意,老子讲到的“水”是一种极阴的物质,同时他讲的“金”、“火”、“土”却都是阳燥之物,怎么到了《淮南子》里就变成了温润的“木”了呢?这种阴阳相反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汉代的阴阳学家们发明了“五德”说以解释汉朝得国的合法性。什么是“五德”说呢?就是用五种物质属性(金、木、水、火、土)对应王朝的更替周期,来证明汉受命于天。
那么为什么是这五种物质而不是其它的物质呢?这是因为古人发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能够延续下去。假如用金代表西方白色之金,那木就应该是东方青色的草木,这样金就能克木,而木也能克土,土又能克水.... 如此循环往复。所以,《淮南子》中的“木”,并不是指某种真实的植物,而是象征性符号,代表着生发、成长的力量。这种生长力量如果过分了,就会克制其它五行,这就是“五行皆木”。 “五行皆木”的解释 回到题主的问题,根据上文对“木”的理解,问题就变成如何理解“五行皆木”这句话了。
对于这个问题,最典型的答案是来自道教的理论体系。在道教的经典《周易参同契》里有这样的描述: “四序布气,各有攸属。厥配木,居东方;旺于春,主万物发生。金次之,伏于秋季。水居西北,土居中央。火为君主,命维南北。” 在上面这个描述里,“木”不仅代表了东方,还代表了一切植物,因为“木”的生就是发枝发芽,而所有植物都离不开土壤和水。当然,“木”也代表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所以,当你的生命中充满了“木”——即春天、植物、东方——的时候,你就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什么都拥有,我什么都能做得到! 所以,当看到你的八字中满篇“木”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此人可能年轻,可能中年,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的性格中总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这是非常好非常正面的信息。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当这个人的八字全是由“木”组成的时候,就可能变成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一切阻抗生长的事物都被消灭,一切阻碍成长的东西都被剥离。此时,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就像一个疯狂生长的大森林,它可能会充满勃勃生机,但是它也容易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