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北京叫什么?

通晨琳通晨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称为应天府。以应天为中心,辐射江苏、安徽、浙江全境,称为南直隶。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称行在,直属中央的京官机构开始在北京设立,称“行部”;应天府改为南京府。此后,南京与北京分称“留都”“行都在,以二京并称,合称“两都”或“两京”。同时以南京为京师,全国官吏的选拔、任免和调动,也由此负责。

嘉靖四十三年(1564),因京师缺粮,曾一度借粟于南京附近之粮仓,称“借仓”。万历十三年(1585)又于江南织造内添设杭州一处,由浙江承织各种御用衣物。十五年(1587)始设南京织造局,专供皇帝礼服之用。二十一年后(1593)又设苏州织造局,负责为皇族制造丝绸。

至此,形成了“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格局。这种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到了清末未变。 “两京”指北京与南京。“十三布政使司”中,除北直隶(辖河北北部)、南直隶(辖江苏、安徽两省)外,还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甘肃六省及广东、四川、云南三布政使司。 明代北京还有个别称叫“幽州”。《大明会典》:“京师,太祖洪武元年置。有京府五:顺天府,后改直隶;应天府,旧治金陵,嘉靖四十四年移今治;大名府;河间府;真定府。”这里的“京师”就是指北京。

清入关前曾在沈阳建都城,称盛京,顺治帝入关后,定都北京,并改名京师,作为全中国的中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