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土多少算多?
学易的人,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旺。什么叫旺?《易经》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后世学者根据“旺”字的字形,推测其义为“旺盛”、“发达”之类。 那么什么是旺盛呢?古人认为,天地之间,阴阳之气(也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是平衡的。比如一棵树,阴就是树根,阳就是树叶。两者平衡了这棵树才能健康茂盛。如果某一方过盛或缺乏,就会影响这棵树的健康成长。
后人用“旺”字来表示五行之中某种元素过于强大,其它几行相对虚弱的状态称之为“旺”。这种过于强大的状态,一般称作“旺相”。 用现代语言表述,五行中的某一元素处于强盛阶段,并会对自己和其它的元素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五行叫做旺。 既然五行的旺相是由阴阳决定的,所以了解阴阳的变化规律对于判断五行的旺衰是非常重要的。
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一卦专门研究阳气(也就是五行中的阳性元素)的运动规律,这卦就是《大有》。《大有》告诉我们,阳气是有两个运行周期的,第一个周期是“初九,无交利,往吝”,它的意思是阳气到了初始,是“往吝”的,即向前发展是很不利的;第二个周期是“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不可君子吉”,意思是阳气到了第二爻,就像大车一样,可以载物而行且顺利前进,所以是个不错的卦象。
据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交互作用形成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
2、宇宙间的事物都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阳也没有绝对的阴,任何一极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因此阴阳双方一直在不停地互相转化。
3、当阳气处于《大有》卦的第一爻时,由于阴阳交替的原因,此时的阳还比较脆弱,不足以独立强大起来,因而需要借助外力(阴)的帮助,所以“无交利”。
4、随着阳气的上升,它需要外在之力的帮助就会越来越少,到了《大有》卦的第二爻时已是大车之形,可以自由行驶并且承载许多东西了,所以此时“有攸往,不可君子吉”。 大约在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这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此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一个节点,太阳位于北半球最高点,以后每前行一天,太阳就向北移动一点,到春分节气时,太阳完全越过北回归线,全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日增加,夜晚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有》:正当大地万物闭藏的时候,《大有》的这股阳气犹如暗夜中的萤火虫,虽然发光发亮但却无力承载什么;等到立春之后,一股新的阳气升腾而起,万物沐浴在阳光之下,自然欣欣向荣。 所以中医理论常讲“冬不闭藏,春必病温”就是这个道理。人体在小寒大寒时节是一天比一天温暖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度损耗自身的阳气,如久坐不动、熬夜伤神等,就相当于错过了养护阳气的最佳时机。到了未来春季,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就容易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