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乌的作用与功效?
【药材】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又称草乌、黑乌头、北乌、甘乌、乌麻骨、制草乌、炒草乌、酒制草乌等,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1][2]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3] 【性状】呈不规则的短柱形,略扁,上部稍粗大,下部渐细,有不规则分枝并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柄;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细皱纹及横的长椭圆形皮孔。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足,形成层明显,环纹清晰,木部黄色至棕褐色,有的中央有小空洞(胚乳腔)。气微,味辛辣、麻舌。 以个大、质坚实、色棕褐、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鉴别】 含乌头碱、次乌头碱、苯乙酰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植酸钙镁、苦味素等。[4][5] 薄层层析可见α-苦杏仁苷、β-苦杏仁苷、阿魏酸、香草酸及苯甲酸等。[6] 水浸液、热水浸出液、乙醇浸出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紫色;碘化反应呈阳性;氨基酸分析表明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4%;微量元素测定显示Cu、Nb、Ca的含量较高。[6] 上述检验结果与川乌相似。但本品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炮制】 北乌头块根,洗净,干燥。[7] 或取北乌头块根置锅内蒸半小时左右,取出,用水浸泡,每天换水二三次,直至泡透为止。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经。可泻火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应用】
1.心脑血管疾病 ①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属于“胸痹”范畴,多为中老年人发病,由于年老体衰或劳累过度导致气滞血瘀,心血瘀阻,发为心痛。《本草汇言》曰:“乌头,散风寒,治风湿痹病之药。又行血中之湿,散寒凝之气,故能除心肺之瘀,而养心脉,开寒郁,辟秽浊,消痛肿。若夫胸中血结气痰,心下痞塞疼痛者,久服之自消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头及其制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缺氧时线粒体的抗损伤能力;还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缓解心脏负荷的作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可用北乌头煎剂口服或灌肠治疗,以消除症状。
②高血压病 本病属中医“头晕”“头痛”范畴。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痰湿内盛,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滞,蕴而生热,风热上扰所致。《本草原始》谓:“乌头,治一切风气,肿毒,风寒湿热之邪,伤筋骨,利血脉,消痈疽,补肾气。若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疼痛不已,或周身游走,痛无定处,下元虚惫,小便淋沥,妇人风痹诸证,久服能调阴阳,补五劳七伤。” 药理研究表明,乌头总碱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使血压降低,还有免疫抑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予北乌头水煎剂长期服用,既可防治脑血管意外,又能降压保护心血管。
③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属于“眩晕”“中风”范畴,多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阴不敛阳,阳亢生风,风痰阻络所致。临床表现以头晕目眩、肢体麻木为主要症状。常伴见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前人对本病的认识多集中在风痰方面。如《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 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实者不过十一二耳……大抵此症多是肾亏不能升浮肝气虚弱不能疏泄,以致厥阴少阳之气不利而成积冷作痛。”《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脑间脉络空虚,又或胃虚生痰,有痰阻窍,虚极生热,热极生风,风中脑部,脑髓空虚,忽闻惊雷之声,此病名脑鸣,又名脑震。” 可予北乌头水煎剂服用,以达滋补肝肾,潜阴降火,温通血脉,祛痰散结的目的。
④心律失常 本病属于“心悸”“怔忡”范畴,是由于机体内在外在因素引起心律异常,而导致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等相关症状的一类疾病。《神农本草经》曰:“乌头,主心病……胸痛烦满,惊悸。” 北乌头对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报道显示,对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疾病均有很好效果。可用北乌头水煎剂治疗。
⑤血脂异常/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一种病理现象。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病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中医古代文献中对“高脂血症”的认识,相当于“痰痹”“肥人气”“膏淋”“淋证”等范畴。唐《千金要方》中说,“瘦人得之,非痰火所致,乃是气弱不能运水谷之为,惟宜补血。”宋《圣济总录》也说:“(痰)随气升降,所在游溢,或结聚成形。……膏淋,白带。”“肥人气虚生热,津液流行迟缓,停积为痰饮。”明《本草蒙筌》指出:“肥白人多带浊并兼症,乃脾虚受湿,生化不足。”中医古籍中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较为深刻,在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上常用北乌头水煎剂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预防脂肪肝的形成。因此对高脂血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