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蝉》最后一段,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悲痛。 作者由蝉想到自己,通过描写蝉的生长过程,来暗示自己的悲惨命运。
在第一段中,“我”被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就如同未羽化的蝉一样,“我”看不见阳光,嗅不到花香,也听不见叶落的声音。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挣扎、抗争,但最终也只是“飞出了阴暗的地底”,来到阳光之下。然而这样的自由并不是完全的,因为“我”的翼翅已被剪断。这正像蝉最终也没有能完全获得自由,即使它能够飞出去,但它的双翼已经受损,不能高飞。 这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大家其实都很不幸”“我们都戴着锁链”;也像哈克贝里所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忍受许多痛苦——比你想的要多——才能成长起来,并拥有现在的一切……”(见名著欣赏《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在文中还多次提到“黑暗”“窒息感”“绝望”等词语,可以进一步感受作者压抑的内心世界。 当然,作者并没有完全消沉下去。他仍然抱有希望,继续向前看——“那又怎样呢?只要我能活着,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生命就是希望!”
正如作者自己所坚信的:“人不是生来就要给锁链套住的,如果我不承认这条罪状,我为什么要忏悔它?”……“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打破这个铁笼,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用我的双臂和头撞碎它,如果我用生命能换来解放,那样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