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先引一段《说文解字·序》中关于“六书”的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山、水、舟车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意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属,江、河、湖、海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谐声者,并以旁为声,言字无义,沽、壶、吴、吾是也。” 这里提到了“形声”和“谐声”两种造字方式。其中,形声字由“义符”(也就是现在的“偏旁”) 和“声旁”构成。如“鱼”和“月”的组合——鱼月=鲜,鱼和日组成的字形与“羲”字同音同字;谐声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旁,每个声旁代表一个字的一个音节。如“唐”字,上面部分取“庚”“丁”的声母,下面部分取“方”的声母。
再回到问题本身,“树”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呢?我们首先得知道“树”的字形演变过程。“树”字金文字形如下 小篆字形如下 楷书字体如下 如果仔细观察以上三种字形,会发现它们的左半部分都是“木”字。这就是说,汉字的“五行的属类”是通过“形声字”或者“谐声字”中的“义符”表达的。“树”的义符就是“木”——也就是说,木代表了树的五行属性。但“树”的右半边就不一样了。在“树”的小篆字形当中,右半边属于“采部”(即“示部”,古文字构型类似),在小篆字形当中,“采”通常代表祭祀用的食物(参见我的专栏文章《中的“采”是什么意思呢?》)。而在金文中,“树”的右半边却是“木”的象形。这说明,“树”的右半边最初是一个象形字。一个象形字怎么会有五行属性呢?
其实,象形字虽然看起来像一个“图形”,但其实它是用符号来表示语言的音节的。这样的写法实际上和“绘声音节”的用法是一致的。在《诗经·大雅·生民》中有句“执穗秉禾,夷叔鞭我”,这里的“执”和“受”,《史记·周本记》作“执穗秉禾,敌止我”,晋代司马彪注:“执,迎也;受,授也……此章两句,上下文相押,故易一字為韵”。这说明“执”字当时写成“執”字,并且是拿着禾苗的象形字——这个象形字因为“象”得像禾苗的样子,所以被用来记录发音差不多的“执”和“受”这两个字。
同样,“树”的右半边的象形文字,也可以看作是“树”的读音的象形记录。因此“树”的五行属性应该取象形文字本身的性质——木。 同理,其他带“木”的汉字,比如“李”“枝”“梳”等的五行属性也都应该是“木”。但是,像“桃”“杏”“梨”这些汉字就有些特殊了,它们的五行属性应该是“土”。这是因为这类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当这些字作为词组的一部分的时候,它们往往会有“土”的意思,比如“桃之夭夭”或者“杏雨梨花”。同时,由于“土”有着“万物之母”的涵义,所以带有“土”字旁的汉字都有着“生育”“养育”之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