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五行八卦?
五行,起源于中国五方说和五材说,亦有其他说法,如五气说。五行者,水、火、木、金、土,分别象征着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相生相克,利用五行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五行学说。而中国的八卦图就是依据五行理论推演开来的宇宙时空逻辑符号。
所谓“八卦”,一说是源于三皇五帝时的伏羲氏,是古代人民长期对自然、社会和人体认知的抽象。八卦有多种符号和文字对应,最经典的便是“先天八卦图”。所谓“先天”,一是指时间意义,二是易学意义。从时间上,先天八卦是周易的源头;从易学意义上讲,先天的含义是阴阳之气未分,浑若无事,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汉代易学家虞翻注释,被后世接受)的宇宙生成论在先天八卦中还无区分,无“所之”,故所谓“先天太极”也。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在符号(“经图”)和文字(“纬注”)对应上皆有不同,所代表的天地之道也南辕北辙。八卦的演变规律,是“易”的本质体现。易即“变易”,是周易的最基本的涵义。世界万物都在时间的流变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没有谁能够阻挡变易之规律,这是八卦学说最为根本的体现。
我们通常所说的风水,是指堪舆,其基本方法就是以八卦为基础的五行生克理论进行的。堪舆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则和,相克则战。生与克,是五行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所谓相生,是指五行中的一物与其他物发生相互推动的关系,如木生火;所谓相克,并非水火不容式完全排斥,而是指一种制约关系,如,木克土,指的是树木生长,会消耗其下方土地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