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科的学校有哪些?
目前,我国共有137所高等院校被定位为“大学”,这137所大学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包括60所;第二类是行业性院校,即原来隶属于哪个部(委)、厅,划归教育部管理后就改名为某某大学的学校,共77所。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外,还有一些学校,因其实力和水平在某一学科领域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大学”,为了显示这些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实力,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定位和级别,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由原本的本硕博三层人才培养体系上升为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同级别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广州医科大学由原本的本科学校升级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等等。 虽然被称为“大学”的院校很多,但是每个省份都只有一所学校被评为“一流大学”,而且评选标准也十分严格。 那么,什么是“一流大学”呢? 根据“双一流”建设方案,“一流大学”需满足三大指标,分别是:
1. 学科建设达到一定规模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往往取决于它的名气,而一所大学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建校历史决定的。所以,人们往往用“百年老校”“千年学府”来指代一些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 而“双一流”的遴选标准则是从全国2956所普通高校中,确定了4285个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对象,明确了建设目标——“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学科的梯队结构,对入选高校的数量也做出了限制——每一省份原则上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不超过两所,每一省份原则上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超过三所。 也就是说,无论一所大学的名气有多大,如果时代发展速度太快,有些学校的实力已经无法适应国家发展和时代需要的步伐,那它再辉煌的历史也改变不了它被淘汰的命运。
2.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效应明显 一个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特别是能拿得出手的顶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双一流”的建设思路是: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带动高精尖学科建设工作。 根据“双一流”建设方案,对于一流大学的考核当中不仅考虑这一批学校当年引进了多少高端人才,更看重这些人才的绩效如何,能否产生真正的社会影响力,是否真正能够引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所以,那些靠盲目扩招、滥发文凭、降低入学标准来扩大招生规模的院校,即使被评上了“双一流”,也不会是对其实力的认可,而是国家对当地教育投入倾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