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方位准吗?

窦兆窦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记载不一。代表事物也因学派不同而有多种,在流传中又多有引申,其中最主要的有五材说、五方说、五时说、五气说、五味说、五色说、五脏说、五音说等等。在哲学上,五行不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而是五种物质势力或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征象,它们是不断运动着的、变化着的。由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构成宇宙万物,虽然不是科学的世界图景,但作为一种普泛化的有机自然观,其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规定性,蕴涵着相生相克的要素和整体和谐的意蕴,对于形成一个重整体、重循环、重再生的民族系统思维特征来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五行学说被列为中医专业的必修课,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

方位五行为的起源,其实与我国古代的占验巫术有关,古人在仰观日月星辰的运动中,发现物候的消长是按照一定规律循环往复的,于是他们就把天之四极确立为北魁、东枢、南罡、西轴四星,中间加上北斗天枢之星,视为群星之首,掌管四时运动规律。

古人还以北斗星为参照系,确定春夏秋冬四季,并把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赋予“木”“火”“金”“水”四种物质形式,后来又加入了“土”与“四季”和“四方”相配合,形成了“五行”方位图。

五行方位图中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就代表五个方位,这五个方位同五种物质形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一般是不能随便变动的,因为这五行的物质相生相克是有序运行并维持着动态平衡,它代表着宇宙万物的运化规律,从中央的“土”分运到四方,再从四方又相生相克聚敛到中央的“土”,周而复始,运行不息。《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东方之域,被海冲浊,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声宽大,殊方异俗。其民畏日外劲内缓,故其政大举赦,宽以柔之,宜甘药,故曰以甘补之,以咸泻之。西方刚强,笃实易肥,其民多寿,西风生燥,常润其金,以收制之,宜盐药,故曰以咸补之,以甘泻之。北方寒凝,养生之畏,地迫而厚,其人之性沉迟内谨,故其政大举溃,缓以和之,宜苦药,故曰以苦补之,以辛泻之。南方烈日,草木葳蕤,其人浮躁,嗜甘美,常发奇疾,其土治热,以水宁之,宜酸药,故曰以酸补之,以苦泻之。中央之域,其地坦而平,其民恬而清,其政肃直,治以和平之法,宜淡薄、甘药。故曰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四维,四补,四泻而平。此五方异治,五味异宜,五脏异养。或补泻不同,或甘咸异制,非通于《易》理之哲人,明于医术之高士,未可施用广施也!”这里把五行方位同人体的五脏、外界的五方、人体的五味、治疗用药的原则完全统一起来。五味所走、五脏所钟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例如,甘味所走为脾,苦味所走为心,酸味所走为肝,辛味所走为肺,咸味所走肾。总之,以上五条所钟、内走的五脏同五行方位的道理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