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是什么?

蒙栎熳蒙栎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去世34周年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逝世的第31天 今天,是“两弹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邓稼先逝世34周年的日子;昨天(6日)是“中国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 两位科学家当年都担任过国家某核心部门的领导工作。

今天,我们再次一起回顾他们的故事…… 在青海海西州茫崖行委大柴旦镇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有一座巍峨壮观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两弹元勋邓稼先”。 7个雕像组成群像,形象地表现了邓稼先的一生——风华正茂的青年、埋头计算的研究者、走向试验场的坚定的脚步、欢呼胜利的喜悦、紧锁眉头的苦思、激光聚焦的凝望、敞开心扉的微笑。 碑的后面,是大片绿色的草坪,象征中华大地蓬勃向上。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他到美国普渡大学深造,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进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核能研究所担任理论部副部长。

当时,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受命率领研究团队的邓稼先,在没有任何外人的戈壁滩上建立了实验基地,开始艰苦的科研工作。 为确保原子弹试验成功,邓稼先在距离爆心约2.9公里的地方,用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最后确认数据无误。 1964年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颗原子弹的爆炸,让中国在核技术方面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而在此之前,我国一直遭受着西方国家的核讹诈。

时隔20多年后,邓稼先又开始了对中国氢弹研制的领导工作。从1965年到1966年,中国在两年零八个月内连续进行了四次氢弹试验,均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我的生命早就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有国才有家嘛!”1985年,61岁的邓稼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到。 1986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中期。组织上安排他去美国治疗的时候,邓稼先断然拒绝:“我的医院在中国,我的病人在中国,我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病人呢?” 最后,邓稼先坚持完成了中国新一代核武器的理论创新设计,为发展我国的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北斗卫星发出指令,令“嫦娥二号”探测器实施近地点机动,从而实现了对月球的精确探查。 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多年前一位年轻科学家的努力息息相关。

1964年,于敏刚从苏联访问回到北京,就接到参加原子弹研制的任务。此后28年间,他一直隐姓埋名在西北荒漠深处从事理论核武器研究,成为氢弹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并参与了中子弹等新概念武器的研发。 他曾回忆道:“我的事业在人间,我的归宿在地球。” 年幼时,于敏曾随父母去过东北的“满铁”总部——赤塔。那里有一座“七卅七工程”纪念塔。“七卅七工程”建于1975年,为了纪念二战期间在这里牺牲的737名日本工人。

于敏看到塔上刻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指日本人从这里至赤塔的行程,感叹道:“我们中国人也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来的啊!” 2017年5月8日下午,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