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作用原理?

史文峻史文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抑郁症的药物分类,主要根据抗郁药的代谢途径进行划分。 一般来讲,抗抑郁药物可分为三类:

一、非选择性抑制剂(NEI) 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过程,从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此类药物包括:

二、特异性抑制剂(SEI) 此类型药物选择性地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有比较弱的抑制作用。 这一类中的度洛西丁和文拉法辛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

三、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抑制剂(NRI) 此类药物同时结合并抑制两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属双重调节剂。 罗哌仑嗪就是典型的NRI药品,它的不良反应较少且相对较轻。此外还有氯丙咪嗪、阿米其林等,但目前这些药物已逐步被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所取代。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分类方式外,临床上还会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将药物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类药物。 在临床上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有些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可能没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情况被称为“抗抑郁药耐受”;而有的患者在停药后会再次出现抑郁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抗抑郁药停药性”。这些都是药物作用机制的表现形式。

对于抑郁症病人而言,尽早应用抗抑郁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人人适合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对于急性重症抑郁症或伴有严重焦虑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抗抑郁药治疗。而对于慢性轻型抑郁症,若用药7~10天后效果不佳时,也应考虑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