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五行为土?
“土生万物”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五大病因之一,其他四个因子分别是:风、寒、湿热和湿。其中,土又是化生四行的因素,所以说五行学说中的土具有生化万物的特性。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金是指西方属燥的天气;木指东方属风和树木;水指北方属寒的水;火指南方属热的天气;土指中央属湿的土地。
在五脏之中,脾归属于土,主运化,胃属于土的脏腑之气,有受纳腐熟功能,使营养物质得到消化吸收,供给全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在五味中,甘味入脾,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多具有甘味。
按照这种推理下去,我们得出以下食物五行属土: 1.谷物类:小麦、玉米、高粱、大米等; 2.肉蛋奶类:鸡蛋、鸭蛋、牛奶、火腿、羊肉等;
3.蔬菜类:土豆、山药、胡萝卜、南瓜、大蒜、豆腐等;
4.水果类:橘子、苹果、香蕉、西瓜等。 当然,食物的属性不仅仅取决于味道,还受到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辣椒虽然味辛,但性热,归心肾大肠三焦经络,可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而韭菜虽属阴,但由于其处于温暖湿润的春季生长,故偏于阳性,还有韭菜子也是阳性的。再比如生姜,既属热性又辛辣,却可用于胃寒性呕吐。
这是因为姜中含有姜辣素,可以激活腺苷酸钾钠钙三磷酸酶,从而起到止呕和祛痰的作用。而且,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治疗时往往采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策略,即有所谓“五脏相关论”或称“五行相生相克”。所以,运用五行学说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在五行当中,五味属五气,在颜色上也各有归属。“五气”为“风、暑、湿、燥、寒”,五味为酸、苦、甘、辛、咸,颜色为“青、赤、黄、白、黑”。
五气入五脏:“风、暑、湿、燥、寒”分别入肝、心、脾、肺、肾。五味伤五脏:酸伤脾、苦伤肺、甘伤肾、辛伤肝、咸伤心。五色入五脏: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土位中央又称中土,为万物化生之本。其在人体有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脏为中气,为气机升降的中转,气血生化之源。其在体为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都在足内踝上8寸处交会于足太阴脾经所以脾经又称为阴脉之海,同时足太阴脾经还总络大肠经,总贯人体诸经,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
土喜润恶燥,主运化。若脾气足,化源充,气血旺,则四肢肌肉丰满壮实,唇色滋润,精力充盛、食欲佳、消化好、大便正常、语音有力、二便调,睡眠佳,耐劳,抗病力强。如果被木克太过或自身体内或外在的湿邪太重而影响其自身的平衡,则可导致土壅而出现:头晕肢倦、嗜睡、无神、食少、腹胀、便溏、口苦、口淡、唇淡无华、口唇生疮、梦多易惊等症。
补土就是指调理脾气不足,脾失运化,补虚泻实,使之重返平衡。
在五味中甘味入土,因此可选甘入脾经的食物有:黄豆、豇豆、扁豆、豌豆、牛肉、鸡肉、牛奶、豆腐、豆浆、南瓜、冬瓜、丝瓜、黄瓜、扁萝卜、荸荠、山药、马铃薯、莲子、大枣、饴糖、胡萝卜、栗子、柿子、红薯、芋头、百合、葵花子、桑椹、扁桃、大头菜等。
五行为土的食物:
1、五谷类中的:面粉、小麦、大麦、小米、粟米、玉米、高粱、荞麦、甘薯、绿豆、黄豆及豆类制品。
2、果品类中的:柿子、龙眼、荔枝、葡萄、橙子、核桃、栗子。
3、蔬菜类中的: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白薯、香菇。
4、肉类中的:牛肉、猪肉、鸡肉、鸭肉、鱼、虾。
5、调理类中的:大枣、阿胶、饴糖、蜂蜜、桂圆、红糖、白糖、茶。
五行为土的食物不能过量生吃,否则会降低胃土温阳,导致胃寒。而五行为土的食物经过加工烹制熟食后则多有补益脾胃的功效,特别适合于脾胃气虚的人适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