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有什么生肖?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立,始也;秋,揫(jiū)也。立秋至,白昼渐渐缩短,气温逐步下降。 “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稻成熟的意思。立秋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处于伏期,华北大部分地区气温一般在24℃左右。
《管子·轻重戊》记载:“秋收谷。”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将立秋作为收获的季节了。 东汉郑玄注《礼记·月令》中记载:“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可见,在东汉,人们把立秋当作夏粮收获的最后一天。 唐代李匡乂所著《资暇集》中,引用东汉经学家应劭的注释来证明立秋是收获的季节: “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故谓之秋。春以生,夏以长,秋以收,冬以藏。此四时之本,王侯之节。” 到了明代,学者朱载上承前人之说,并引经据典,给“立秋”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立秋,七月节。露凝而白,阴气盛,蛰虫昏昏,不饮不食。《周书》所谓‘凉风至’者,阴盛阳微,故有白露、寒蝉,时物应季,而气序未相。《礼记》谓之‘立秋’……盖秋之气清肃,万物华实,阳极气盛之时也。”“立秋之日,阴盛阳微。” “万物成熟,阴阳变化有如舂米,其势渐趋平缓。”
时至立秋,万物开始从生长转向收获,天气由炎热逐渐转为凉爽,正如清代学者顾禄所说:“立秋之后,风雨频多,气温骤降。”不过,此时的降水并未带来明显降温,反而使空气湿度增大,让人感觉更加闷热。在南方地区,往往有“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肖辉指出,尽管立秋以后早晚温差变大,但是中午气温依然较高,且昼夜温差不大,所以立秋后气候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高气爽”,此时正是作物成熟、丰收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