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摩纳哥看看中国?
首先,从人口基数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其次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及最为庞大的职业群体。 因此只要认真做市场研究,找到需求点(这里的需求不仅仅指客户更包含合作伙伴),然后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在中国取得一个不错的销售业绩。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甚至是他们进入亚洲甚至全球的第一个落脚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摩纳哥选择与中国市场接轨无可厚非。而且以摩纳哥的体量以及所处的行业而言也并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但问题是他并没有认真的去做市场调研以及合适的商业路径规划。
2014年摩纳哥正式向中国出口摩托车,按道理来说应该先找一些摩托车出口的代理或者办事处之类的机构先行运作。可是他偏偏选择了直接设立分公司,而且是在他刚刚经历内乱的局势下仓促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分公司的选址和负责人选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后来的无人问津,分公司的员工数量一直很少,直到最近才有一个小规模的增加。而且为了填补业务空白,摩纳哥还引入了新的车型,但是效果依然不佳。
对于摩纳哥这样一个品牌影响力弱,又没有强大资金后盾支持的中小企业而言,在中国的市场拓展确实已经陷入困境。
一、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大,发展潜力足
从宏观来看,2018年我国出境游总人数已突破1.5亿人次,相比1998年的0.047亿人次增长了超过30倍,增速非常迅猛。具体从欧洲市场来看,近年中国每年赴欧洲旅游人次从300万增长到375万人次左右,规模增长十分迅速,我国赴欧洲旅游市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赴摩纳哥游客达16,531人次,同比增长16.2%,中国已经成为摩纳哥第八大客源国。目前中国仅占摩纳哥游客总数的1.8%,而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占比则在4.5%左右,因此中国赴摩纳哥旅游人次增长速度远超过其他国家。
二、中国与摩纳哥两国高层互访逐渐密切,两国关系不断升温
中国与摩纳哥在2004年中摩建交时,双边关系尚处于不断摸索、交流的初级阶段,在2004年到2010年期间两国高层互访仅13次,年平均访次数不足2次。近年两国关系升温,高层互访逐年增加,2011-2014年间两国高层互访次数增加到46次,年平均访次数增加到11.5次,2018年两国高层互访次数更是达到57次,互访逐渐实现常态化。两国高层在互访过程中积极推动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而随着两国联系加深,两国签证政策日益放宽,交流将更加频繁,为两国旅游市场增长提供了基础。
三、两国文化差异相对较大,互补性强
从文化角度来看,由于中摩两国分处不同的两个大洲,两国在历史传承上相差甚远。法国文化是摩纳哥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法国语言、艺术、宗教、文学等深刻影响着蒙特卡洛居民,而这些文化与中国文化在多方面呈现出差异。随着两国文化在不同方面的交融,两国之间的差异性也吸引了相互之间游客的纷至沓来。
四、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优质生活需求推动旅游市场
两国虽然GDP总量存在一定差距,但从人均水平来看,两国差距相对较小,且近年来两国人均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即两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我国在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与欧洲各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游客在收入提高后的最初阶段多选择前往海外高收入、多文化国家和地区。此外,我国一线大城市房价相对较高,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年平均房价在3万元每平米左右,是摩纳哥年平均房价的7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居民更愿意在收入提高后的假期前往国外,获得一种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