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怎么办?
中国现在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工业化问题,或者说是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的轻重工业的平衡被粗暴的打破——为了短期内的GDP增长,我们抛弃了重工业的发展,甚至没有给予它应有的重视(投入不足),大力发展能够迅速增加产值的轻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大量的资源被配置到了这些产业中,导致这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能力差,附加值低。
改革开放后虽然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而更加凸显出来。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一国的工业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伴随着痛苦的调整过程。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美国农业人口的比重从41%下降到8%用了整整一个世纪(1800-1900)的时间!日本在二战之后通过“出口导向”战略完成了战后的重建并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在这过程中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是通过重化工业的战略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但也因此带来了日后经济上的危机。
要想完成工业化的进程肯定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但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是成本太高甚至是得不偿失的。以两型社会为例,建设“两型社会”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却是不合适的。湖南岳阳楼区的“两型小区”,126平方米的房子,3万元/平方米的造价,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武汉青山工业区的新建厂房,投资之巨更是令人咂舌(某工厂新建厂区花了7亿元,而整个园区仅仅提供了不到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即使能交上GDP增长的“成绩单”,那代价也太大了。
其次,要平衡发展重工业。这里说的重工业并不指钢铁、石化等所谓传统行业,而是指出品率不高但却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房地产、信息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占我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但真正能为国家创造巨额税收和就业的岗位并不多,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现有的重工业企业也要进行结构调整。目前很多重型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行业竞争力问题,而是因为过去产能严重过剩,大量资金被占用而在新的竞争中缺乏后劲。我们应该向韩国学习,把现有的一些重型企业集团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