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居人口几年?
关于上海1650万常住人口的讨论,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所以不能笼统的说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 单纯从人口学原理来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根据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自身状况等因素来测算。当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颇为复杂的。所以,我们只能尽量细化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然后通过综合评估得出合理的人口容量区间,供决策参考。
首先来看上海的资源环境状况。上海在土地资源上属于资源紧缺型城市,这一点和北京类似。但北京有首都功能,所以在土地利用上受到的限制相对要少;而上海除了作为经济中心之外,还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因而土地使用上相比北京要更加严格。这就导致了上海在同样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承载的人力资本要远远小于北京(2018年上海市人均GDP仅为北京的3/4)。
其次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会吸引劳动力要素的流入,因为劳动者在任何时期都更愿意选择收入更高、生活水平更有保障的地区。然而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经济的增长不仅仅会带来本地居民收入的增加,还会带来周边乃至更远处的人们向往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并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的成本)。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人口的流动。
二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有所不同,有的经济发展是为了解决“无钱看病”的问题,而有的则是为了实现“有车有房”的生活目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效应是不同的,对人口的吸引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同样是汽车产业,上海主要发挥的是零部件制造的作用,其附加值较低、就业机会也较少,无法带来更多的人口迁入。如果上海能够发挥金融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贸易、法律等产出高、就业容量大的高端服务业,是不是就能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呢? 最后来看人口本身的情况,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民族文化等等。在上海1650万常住人口中,外地户籍人口数量为1059万人,占64%,明显高于北京(40%)和广州(60%)。这意味着在同等资源条件下,上海要比其他城市更加侧重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需要重点引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研发能力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