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司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用现代科学表达就是“经络穴位”理论。 人体有12条经脉,分别对应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关节。 其中阴经5条,阳经6条,分别对应五天和六天,合称“阴阳五行的五行”。 这个“行”读xíng,表示运行、流动。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不是指具体五种物质,而是形容运动的状态。
在《黄帝内经》中,五行是用来解释脏腑功能的,如“心主行血”“肝主行气”等等。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五行用来指导治疗,如“阳明证,法多汗;……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四逆汤温之。”(太阳病篇) 金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中有“五脏之气,本乎五行”,指出“气有余便是火,不足便是寒”,明确提示了五行的热凉属性。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五行与五味、五方、五色等联系起来。 清初吴谦等撰写的《医宗金鉴》中,归纳出“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肾属水”的结论,并进一步说明:“金能生水,水多金沉;火能生土,土厚火热;水能克火,火炎水源;木能克土,土壅木郁;金能克木,木旺金亏。” 所以,简单地说,中医的“五行”,最初来源于古人对宇宙万物及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医学原理。它指导着古人也指导着我们认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防治疾病,具有强大的实践基础。
不过,这个理论用现代的科学语言表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的很多概念已经超越了物质界限,属于“抽象化”了的符号系统。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的五行理论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