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未上市流通股份?
先引用一段之前发表在公开渠道的文章,略有修改—— “从监管和决策的角度来看,需要了解不同市场参与者手中所持有的股票情况,例如管理层可以借此分析股东的意见;而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持有股票的变动则有可能反映出内幕交易与利益输送的情况;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则需要掌握机构投资者和主力资金的动向以把握投资机遇” 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谁来决定哪些数据属于公开信息,谁又是信息披露义务人,他们是否准确完整地披露了所需要披露的信息呢?
在A股目前的情况下,这些信息都是公共权力无法有效监控制的。虽然有了新《证券法》,但中国证监会对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行政监管依然有限(主要靠自律管理),而在司法层面,由于证券犯罪取证困难,且主观认定因素较多,导致刑事判决难度较大,所以,现阶段对于侵犯投资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是十分有限的。 于是,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替代性的信息披露途径。这时,“市值管理”这个概念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所谓市值管理,通俗点说就是在不触及法律红线的前提下,通过非理性(其实也就正常罢了)的价格波动达到使资产增值的目的。当然,这种非理性的价格波动是受合法信息的驱动,只不过这些合法信息在公众面前并没有完全披露而已。
通常来说,市值管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型,即公司管理人员或者知情者事先知晓公司的某些“特供”消息并利用该信息进行有计划的买卖操作,从而实现市值提升的目的。另一种是被动型,即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人利用公开信息提前买入股权,待公 司披露信息后进行抛出,赚取差价。这两种形式虽然动因相同,均为对上市公司信息 的抢先获取,但后者却是完全合规的,只是增加了交易的手续费而已。
现在应该来说明,如何找到那些被“特供”的消息。实际上,只要了解了行业周期,任何信息都能找到。 关于行业周期的理论很多,这里介绍三种比较知名的:杜邦分解理论、PEST法和SWOT法。
1.杜邦分解理论将财务指标进行分解,找到最关键的几个因素,然后自上而下进行推导,最终得出结论。比如市盈率(PE)=市值/净利润,而净利润又可以继续拆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又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推导出来,最后,通过对比同行业公司,发现可能存在的信息。
2. PEST法则用来判断宏观环境,包括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结合SWOT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行业及目标公司的初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