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问斩代表什么生肖?

初柔旭初柔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秋后问斩”是说在秋天里处决犯人,这个习俗的源头和农历相关(阳历没有立秋)。 古时农历九月、十月是行刑的高潮期,称“秋冬刑杀”或“刑戮于市”。

唐朝法律规定: “诸犯死刑者,重者至旬日而决,轻者不过数日。” 宋朝时,一般是在冬至之前处决囚犯。

《朝野杂记》卷五记载:宋“制伏气,死刑惟冬月中间行断。春夏不决。” 明朝初年,规定“凡监犯该死罪者,三法司审明,俱赴午门前,照例开刀。惟春二个月,秋二个月,冬二个月,止行剐罪,余皆斩决。”

后来,又改为“霜降起,每日杀人。” 顺治元年(1644年)定都北京之后,将十二月定为刑杀之月。 大清会典中记载,雍正皇帝即位后,觉得每年杀罪不至千数,恐不足儆凶恶。于是从雍正二年(1724年)到十年(1732年)间,每年增杀三百名罪犯。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累计达三千余名,故有“千叟宴”之称。 在清朝,每年霜降起,每天杀罪至百数十人不等,冬至前,秋决完毕。 所以说“秋后问斩”指的就是秋季后问斩死刑犯。那么为什么不是“秋后问斩”而是“秋后问斩”呢?这里面又有什么讲究呢? 古时候对于死亡有着敬畏之心,认为死者为大,所以无论多么狠毒的人,在处决的时候都要给他留些体面。

可到了清朝却不同了,在雍正帝继位后,为了彰显皇权的无比尊严与伟大,竟然允许在行刑之时,监刑官先向监犯宣告斩立决或绞立决的旨意。然后再监视刽子手实施刑罚。至于以前那种给犯人留个全尸的做法,已经荡然无存。 这种改变,不仅使行刑的过程变得非常血淋淋,而且在心理上极大地摧残了犯人。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死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悲哀。 其实,这种改变背后反映的是封建君主权力扩张的现象。雍正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财政充盈,国力强盛。但他过于自负,自诩为“万世一系”,总是有意无意地显示自己权力无限的尊严。这一点和他爷爷康熙帝很像。以至于后来乾隆帝虽然贤德,但总有点不如祖父父亲的意思,所以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总想体现自己比祖父更仁慈。

当然,雍正朝的酷吏也是出了名的。他使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使得社会秩序井然。百姓也安分守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秋后问斩”恰恰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强大的现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