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金融业?
近年来,特别是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以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全市金融业在服务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金融业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下步工作总的考虑是,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力争到‘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2%和10%”的目标,以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为载体,继续做好“引”、“育”、“用”三篇文章,推动全市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继续抓好“引”的文章,切实提高外来金融资本集聚度。继续加大对银行、证券、保险等总部或地区中心城市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增强金融资源聚集度和辐射范围,提升服务能力。重点做好花旗银行山东分行、华夏基金齐鲁理财中心、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等重点金融机构的引进和落地工作。在引进行业总部、地区总部和窗口总部的同时,同步做好金融机构各级分支机构的引进工作。
二是继续抓好“育”的文章,切实提高本土金融资本的运作能力。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原则,积极培育符合现代公司制要求的本土金融资本。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经营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地方金融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进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实力和风险抗击能力,提高本土金融机构在全市金融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做好青岛农商行、青岛农担公司等机构的改制设立,及市南、四方和城阳三家小贷公司的培育发展工作。
三是继续抓好“用”的文章,切实提高金融资本服务经济发展的质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更好地融合,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强与银行、保险机构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好银企合作平台,争取更多的信贷额度和保险资金。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全市金融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