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工作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原则的确定,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教育制度的制约等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规定的组织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具体的课程建构和教育组织实施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具体体现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目标和教育要求中。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包括: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的。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既要面对全体幼儿,又要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有尽可能的发展。一方面,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同时,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特长,发挥每一个幼儿的潜力。另一方面,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不是各方面均衡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内,可以突出幼儿某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的综合发展。
(2)尊重幼儿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人格尊严是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综合,基本内容包括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权和保护幼儿免受伤害两个方面,其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幼儿受到尊重,就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信得到保护和升华,自信心不断增强,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幼儿的人格尊严是具体的,幼儿的人权和保护权包含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环节。尊重幼儿人格尊严和保护幼儿合法权益原则是针对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特别是师幼关系中存在着不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基本人权的倾向而提出的。
(3)注重幼儿实旌性与实践性原则
重视幼儿的实践,注重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是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幼儿教师考虑教育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尽可能采取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等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保护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幼儿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幼儿以学习和积累直接经验为主,这是由幼儿大脑和心理所决定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技能。
(4)面向未来社会的原则
教育不仅要为现在服务,更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只有高素质的幼儿才能建设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未来社会服务是教育的终极目的。面向未来社会的原则,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5)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原则除了以上几条外,还应包括生活化原则、游戏化原则、启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以德为先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索性原则等。由于地区、幼儿园和教师个人的差异,不同的幼儿园和教师可以确定不同的基本工作原则,以此作为建构本幼儿园教育方案和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