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冠军有唐山人吗?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即,全民奥运的热情日渐高涨,可不少人可能还不知道,在昨天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上,中国马拉松的领军人物朱紧就传回来了捷报。
朱紧在2007年获得了北京马拉松比赛国内成人组的冠军,并三次在唐山半程马拉松赛中获得冠军。2008年5月18日,他经过激烈的竞争,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首个登顶珠峰的马拉松运动员。2008年初,由国际马拉松联盟授予的“2007年度国际马拉松文化大使”荣誉称号,成为中国获得此项殊荣的惟一运动员。
从朱紧的这些光环中,可见他实力不俗,然而却并没有被人们所熟知。这不得不引出一个话题来:为什么中国的奥运会冠军被那些跳高、跳远、举重、拳击等人所垄断,而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田径项目上却很少出人头地呢?
中国的跳高、跳远等选手实力强劲,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拔得跨栏项目头筹,让我们熟知的就有刘翔、孙英杰等,而类似的奥运会冠军中国也拿了好几枚。再就是举重项目上,中国选手占据优势,也是世界冠军的常客。除了这些项目,中国在其他常规田径项目上,特别是直道竞赛项目上,实力就显得很薄弱。中国的赛道上落后,主要就体现在100米、800米、1500米等常规项目上。
为什么我们没有出过奥运会径赛项目的冠军呢?这和中国人在运动中偏重于力量型项目不无关系,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力量决定一切。
但100米、800米、1500米这些项目的争夺,更多的是拼耐力。对于800米和1500米这种中长跑项目,国人更愿意相信耐力是取胜关键。而中国选手却少有专门训练中长跑项目的,更多的是练短跑和跑步相结合的科目。
中国并没有重视800米和1500米这两项径赛项目的训练,中国的一些马拉松比赛都是小场面,缺少国际性的比赛。所以说,“未来奥运会上,中国肯定会有马拉松项目的冠军!”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而已。
我们如果从博茨曼跑步运动员的发展道路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他们国家的选手大多数都是从13、4岁就开始接受系统的体能和技能的培养,每天训练五六个小时,一直到21岁退出。如果从奥运会的角度来讲,他们也是人才济济,但博茨曼的选手,21岁前接受的是专业而又系统的训练,他们有成功的模式,有成功的前辈可以追赶,有目标和目标所代表的一切——名誉、利益。
我们在13、4岁那个最佳成长时期,有没有一个能引导我们朝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的好模式呢?我们是否有像足球、篮球那样的联赛呢?我们是否能够提供给青少年一个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呢?如果13、4岁那个成长黄金时期,你因为学习而不能专心训练,是因为没有机会去选择,而要放弃理想的话,那说明你与体育结缘,这是你的遗憾!如果等到你有机会,有机会去选择的时候,而你的天赋又不足以让你最终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那就说明你是体育的幸运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