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风控原理?
最近,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做好私募投资基金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工作的通知》(中基协发[2015]36号)。这是行业监管层第一次就信用评级的操作原则、程序、方法发布专门性文件进行规范。 在此之前的2014年8月份,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对包括信用评级在内的各项业务的开展方式及流程进行了规定。
这次新出的《通知》共十六条,比较重要的条款有第七条的规定——即“不同风险等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采取不同的信息披露频率”。这实际上为基金的信用评级提供了更具体的方法基础:根据风险的不同,将基金的风险信息披露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类型;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基金的风险等级划分为六个档次: R1(低风险)、R2(较低风险)、R3(一般风险)、R4(较高风险)、R5(高风险)和R6(极高风险)。 对于风险的划分,上述分类法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比较接近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级并不是指基金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大小,而是指基金出现危机后给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
在评价私募基金风险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可能的损失程度,也要关注潜在的损失发生概率。 考虑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自于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和上市以后的溢价,其收益存在较大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伴随较大概率的亏损可能性;这类基金通常被归类于较高风险或中风险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