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调价已3个多月?

孟筱苏孟筱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天天坐地铁,怎么不觉得涨钱了? 本人西二旗上班,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八点回家,一个月坐20次左右的地铁,对价格变化挺敏感的。 从16年9月到现在,一直感觉地铁票价稳如狗啊!一直没有变动过。 难道是只有我一个人没感觉到吗?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只坐地铁没有坐过出租车和公交……

还有更奇怪的,就最近两个月,经常有广告或新闻说北京市交通部门出台新政,调整地铁票价,然后还列了一堆数据,似乎是很官方的样子。 我心里嘀咕,这跟以前不一样啊,我咋没感觉到呢…… 直到昨天,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广告,还是那个数据…5块起步,每增加4公里加价1元…突然我想起一件事,今年三月我坐了一次城际公交车…

那是一次意外,我去朝阳法院办事儿,走到大望路地铁站准备坐地铁,看到一号线转六号线需要走几百米路,就打了辆出租车,到东单大街南边不到两公里的王府井百货大楼那里下车(因为我在五道口上班,对这一带比较熟悉),我记得当时下车谈好的价钱是28块钱,然后我就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噩梦。 我在这座城市的地图上搜到了地铁线路,发现从大望路到我单位只要三站地,可是坐地铁怎么也要40分钟,而打车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于是我天天坐这趟城际公交车,上下班。开始还比较新鲜,后来坐得我都麻了。

这个车走的路线是特么的绕远路啊!!明明应该走复兴门外大街,它却偏偏要走长安街、经天安门绕行,而且每天早高峰和晚高峰时间都固定在三个小时之内,真是烦死我了。 就这么着,我从春天坐到了夏天,坐到了八月末。这一天早晨,我刚上车投币扫码后,司机师傅来了一句:今天涨价哦。 然后我还真信了,以为从春天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半年之多,地铁票价果然调整了。于是乎我在整个夏天都沉浸在“地铁涨价”的喜悦之中。

直到今天,我写了这篇文章,搜索“北京地铁价”,看到一大堆新闻报道和资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地铁涨价,而是我每天坐的城际公交车涨了票价。 我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遭遇,都是在春天或者夏天的时候坐了这趟车的,然后就相信了“北京地铁票价上调”的新闻。而我却因为夏天太热又没注意新闻,傻傻的每天都坐这趟公交车,从春到秋。 现在想想,如果我早一点看到这份新闻,那我就可以早一点买汽车或者租车自驾了……

昌字辈昌字辈优质答主

北京地铁调价已逾三个月,数据显示,三环内地铁客流明显增长,而三环外则有所下降。由于涨价分流的部分交通出行,大多转移到了地面公交和自行车接驳上。因此,全市日均客运总量反而不减反增,达到2300万人次。

地铁公交日客运量过2300万人次

从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来看,4月28日至5月26日是调价前基准时段,日均客运量858.82万人次。6月15日至7月30日调价后,日均客运量为764万人次,下降13,降幅与预期基本一致。

同时,据市交通委测算,日均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比重由57.4上升至57.7%,公交日均客运量为908.2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基本保持稳定。

按照公交集团的监测,涨价之后,六里桥、宋家庄、东直门等主要轨交换乘枢纽的地面公交客流增长明显。比如6月15日至7月31日,六里桥客流增长1.64,宋家庄客流增长2.08。同时,途经一些原本是地铁客流的公交线路也迎来明显增长,比如121路、821路。

此外,从地铁非乘客流来看,调价后比调价前增长3.2,主要原因是随着天气转暖,到地铁购物吃饭、逛街的人数明显增多。

三环内地铁客流明显增长

据交通部门监测,地铁调价对于工作日的乘客影响比较小,但对周末乘客明显。从时间分布上,早高峰影响小,平峰和晚高峰影响大。平日早晚高峰基本与基准时段持平,增幅分别为1和0.6。而平日平峰期间,降幅为10.7。周末时,平峰下降14,早高峰下降4.8,晚高峰下降8.6,均明显低于工作日,周末地铁出行量明显下降。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由于本市大部分乘客的工作和学习地点在三环以内,三环以内地铁客流明显增长。

调价后,三环内地铁工作日和周末的客运量增幅在10上下,其中,10号线三环内客运量增幅更是在15以上。但是,三环路以外的地区地铁客运量则下降明显,其中工作日和周末降幅分别达到5和8 。主要分布在5、6、7、8、10和13号线等线的大部分车站,以及亦庄、房山、大兴、通州等地的线路和车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