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指什么生肖?
这是一道谜语,谜底就是生肖中的“鼠”字。 谜面有五个字,“小、子、老、生、日”,分别指代不同的姓氏,而谜底也有五种东西,分别是“牛、羊、猪、鸡、狗”。 “小”字的繁体“小”作偏旁时,与“犬”字部件完全相同;“子”的繁体“子”作偏旁时,上面部分与“牛”字相似;“老”字的偏旁“耂”,下面与“羊”字相似;“生”字作偏旁时,右边是“酉”,即“酒”,而“酉”象形鸡;最后一个“日”字好理解,指“日子”,也就是农历日期。
这些偏旁加在一起,正好合成五句话,每一句作为一个谜面的底,打一个字,刚好是“五鼠”: “小牛”(牛) “小羊”(羊) “小猪”(猪) “小鸡”(鸡) “小狗”(狗) 至于为什么是这五个动物不是其他,我也不知道…… 这确实是一道很有意思的灯谜,作者一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生肖也叫属相或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中国人用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来对应十二地支,以人出生年的干支来命名生肖。
十二生肖起源的争论,学术界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种说法:第一是图腾崇拜说。第二种是国兽民族说。第三种是象形模仿说。
1、“图腾崇拜”说
图腾(totem),是人类最早产生的社会集团的名号或象征物,包括自然生物、自然力甚至无生命之物。一些科学家认为十二生肖就是由原始的图腾崇拜演变而来的。
我国有悠久的原始农耕历史,长期的农耕生活,使人们逐步了解和熟悉了周围的动植物的习性,人们选择了最熟悉的能反映自己生活、愿望和个性的动物形象,作为本氏族的徽号,尊为本氏族的祖神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崇拜在中国最兴盛的时期是伏羲氏-黄帝时期。《左传》有“有冯氏,有萧氏,有豫氏,有秃氏,有景氏,有云氏,有羽氏,有马氏,有_EXTENDED_START_tag麋氏,有糜氏,有鱼氏,有鳖氏,有豚氏,有亥氏,有牛氏,有耕氏,有狩氏”之说。这有明确记载的35个图腾氏族,以动物为图腾的有15个。
据殷墟甲骨文和1977年湖北黄陂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至少在4000多年前我国至少已有鼠、牛、虎、乌(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12种动物被氏族部落用作部落的图腾。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一些弱小部落被兼并,部落标志——图腾也在被取缔之列,一些氏族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屈从于强盛部族,使自己的图腾变成从属的标志。十二生肖就是在这个斗争兼并过程中产生的。
据考证,十二生肖是女娲氏族部落集团的12个氏族的图腾。十二生肖属相是在女娲氏族时期由女娲选定。女娲时期部落间兼并异常严重,女娲为了保护自己的直系部落,特将本部族下12氏族定为生肖属相,以此保护12氏族的世系繁衍。以后不断有其他部落加入十二生肖氏族序列,以保护本氏族的延续。到周代十二生肖已固定成为12个肖兽,并形成12肖兽星座,周人将12肖兽与黄道12星次相配以观察天文星象。到东汉时,天文学家已用十二生肖配合十二地支表示时间,而十二生肖也由此最终与十二地支相配。
2、“国兽民族”说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是与十二地支纪年相联系的。关于十二地支,一种说法是十二地支纪年法是由生活在现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带且以“虫部”(龙)为图腾的“龙戎”氏族部落在3000多年前创立的,而且十二地支纪年是以地名相配,即,子与蜀地相配,为鼠;丑与巴渝地相配,为牛;寅与会稽地相配,为虎;卯与东海相配,为兔;辰与豫州相配,为龙;巳与荆州相配,为蛇;午与夏地相配,为马;未与齐地相配,为羊;申与青兖相配,为猴;酉与梁宋相配,为鸡;戌与燕代相配,为狗;亥与幽蓟相配,为猪。
以上十二地包括四方四面和东海、中原,因此十二地支纪年及十二生肖又与“四象”和“八卦”有对应关系。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基本上都是后代的事了。在甲骨文和商周的青铜器中,十二生肖尚未出现。十二生肖的记载,最早可见于西汉的《诗·小雅·小宛》郑玄的笺注,后来又有《周礼·春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