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字是几画五行是什么?

费晓捷费晓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字典》中解释“黄”字笔画为:五画,五行属土。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该字的笔画均为六画、五行属土。 网络上也都有记载,比如百度文字输入法就标注有“六”字。故此,个人意见认为“黄”字应该属于五画,而不是八画;其属性亦应为土,而不是水。因为古人造字是非常严谨的。

我特意查了《诗经》和《楚辞》中的所有“黄”字,发现它们的笔画均为五画(见图)。《周易·系辞下》也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此乎。”这里的“卦”其实就是由阴阳两个八卦重叠而成,每一卦都是上下五个爻。古人创造的字,一般都是以五画为基础。如“文”字在古文字结构上就是由两个“正”字上下组合成的。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高”“音”等字,“高”的上半部分就不是由阳爻组成。但这些字属个别现象,不能作为规律性认识。 所以,“黄”字应属于五画,而非八画。否则的话,在《诗经》等文献中出现最多的“黄发”就不会是一个正常汉字了。

勾凌冰勾凌冰优质答主

黄字笔划共有8划、五行属土。

繁体字:黃,汉语通用名词,总笔画8,本意为黄土、黄色、黄花、黄金。引申含义多,有的引申含义常带有贬义。也用于人名。通常,在我国古代黄色被认为是“土”的代表色,“北边”是黑色,“东边”是青色,南边是“红色”,上边是自色,这5个色即构成“五行”。同时黄色也代表帝王之色。

黄字的字形演变

黄字在甲骨文中尚未看到有字形可资认定,最早的字形应是金文字形。“黄”从田、从,从米(粟),是会意字。黄字本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色彩,在古代也多为贱色。自商周至两汉,各种典籍所记“黄”字,绝大部分指一种比“白”深、比“黑”浅、接近于“赤”的颜色。例如黄发即指白发,黄屋指赤色的车盖——皇帝所用的大车,黄石也应主要指褐黄色的石头。西汉以后,“黄”字的涵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一种普通的颜色演化为一种非常吉利的色彩。

这种颜色不仅用于帝王之家。如“黄屋”、“皇天”、“皇帝”,而且用于天地间的自然之物,甚至人体上的自然现象,如天“皇”地“王”,“黄发”、“黄石”等均被视为吉祥之物。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黄”(或“皇”)与帝王联系在了一起。从秦代开始,出现了“皇帝”之称。“皇帝”一词,是先秦“五帝”与诸侯国秦王的称谓的结合体。“帝”字最早出现在殷墟卜辞中,指天神。春秋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帝”已由殷商时代的至上神转化为宇宙的主宰者和万物、人类的统治者。

“皇”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本义极、大,可作为“帝”字的解释或修饰语。人们称有虞氏之帝为“皇”、夏后氏之帝为“帝”,商时之帝为“王”,周时之王则为“天子”。所以“帝”与最高统治者已密切联系起来了。秦朝建立后,嬴政自称“始皇”,但称己为“皇帝”还是秦臣僚的建议,认为嬴政的功绩高于五帝,“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也”,应该“兼帝”之号。

这种建议迎合了秦始皇的需要,并且被采纳下来了。“皇帝”称呼的确立,为“皇”字吉祥度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汉代统治者继承了秦始皇的称号并进一步扩大了皇帝的权力。“皇”字在汉代常作为“皇帝”的称谓。汉代以后,帝号虽有变化,但“皇”、“皇帝”、“皇帝”始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没有被废除。因此,“皇(皇帝)”与帝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把“皇”字抬到了至高无上的等级位置上,而且也把“黄”字抬到了至高无上的等级位置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