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地板?

沙馨文沙馨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问题问得,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玩过的一种游戏——打地板,就是用拳头轻轻敲打地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有时候无聊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坐在草坪上,会一人分掌一方,有节奏地拍打起来,“咚咚”“哒哒”“啪嗒”,有时能一下午都沉浸在这种简单快乐中;

还有时候,我会躺在自家床上,想象自己是钢琴演奏家,用拳头代替琴键,“咚咚”敲出一个旋律来…… 我不知道贝多芬有没有这样的习惯,但他确实很爱幻想。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乐手都有过类似这样用动作替代乐器演奏的尝试,最著名的可能是莫扎特,他曾经一边跳舞一边拉小提琴,还曾经用脚打拍子来伴奏自己演唱。

所以我觉得题主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怎么理解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开头的那几声“咚咚”,因为这首曲子创作于1801年,正是贝多芬幻想“打地板”的时候(他后来确实在信中都提到过)。 所以这些声音不应该仅仅是“弹了一下琴”那么单纯,而应该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我想起一位同学曾和我说过他读初中时暗恋的事,他说每天放学都会悄悄跟着喜欢的女生,等到她进了教室才松一口气,回到宿舍再把今天听到的歌曲抄到日记本里记下来,而那首记忆深刻的歌曲就是蔡健雅的《记念》——“也许明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我能和你再相见吗?…” 而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开头的“咚咚”声和这个场景不是很相似吗?就像那个初尝失恋滋味的少年,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轻轻敲击着琴键,每一声都包含着多少哀伤与自怜啊!

印梓妍印梓妍优质答主

其实早在三年前,《纽约客》杂志的音乐评论家Alex Ross就在一则博客中指认,这段旋律是贝多芬的谐谑曲。这个猜测被许多乐评人进一步发展出不同的推理路径。作曲家、古典音乐推广人丹尼尔·科恩(Daniel Cooper)则在脸书上贴出视频进行比对。

在这段视频中,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八首“悲怆”第三乐章,与大黄蜂舞曲的AB两个主题一一对应。贝多芬的这段谐谑曲(scherzo)通常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与管弦乐版形成节奏上的对比。

不过也有古典乐专家对这一发现并不兴奋。大提琴家迈克尔·嘉洛夫(Michael Goldberg)就在个人博客中写道,“这其实没什么好惊讶的。如果你有足够的音乐史知识,会发现这样的恶搞有很多。”嘉洛夫还特别指出,“其实圣桑在用谐谑曲的旋律制造恶趣这一点上并不新奇,安东·鲁宾斯坦在1850年前后曾写作一段钢琴二重奏模仿一只口哨吸引老鼠的故事。除了引用谐谑曲的主题(当然与鲁宾斯坦同时代的作曲家任何一个人的音乐都可能会被引用),其他段落都是模仿老鼠奔跑时的声音。此外还有弗兰茨·沃伯尔1865年的一首钢琴小品,标题就是《被大黄蜂追赶的人》(Der Mensch verfolgt von einer Biene)。”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