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地板?
这问题问得,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玩过的一种游戏——打地板,就是用拳头轻轻敲打地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有时候无聊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坐在草坪上,会一人分掌一方,有节奏地拍打起来,“咚咚”“哒哒”“啪嗒”,有时能一下午都沉浸在这种简单快乐中;
还有时候,我会躺在自家床上,想象自己是钢琴演奏家,用拳头代替琴键,“咚咚”敲出一个旋律来…… 我不知道贝多芬有没有这样的习惯,但他确实很爱幻想。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乐手都有过类似这样用动作替代乐器演奏的尝试,最著名的可能是莫扎特,他曾经一边跳舞一边拉小提琴,还曾经用脚打拍子来伴奏自己演唱。
所以我觉得题主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怎么理解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开头的那几声“咚咚”,因为这首曲子创作于1801年,正是贝多芬幻想“打地板”的时候(他后来确实在信中都提到过)。 所以这些声音不应该仅仅是“弹了一下琴”那么单纯,而应该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我想起一位同学曾和我说过他读初中时暗恋的事,他说每天放学都会悄悄跟着喜欢的女生,等到她进了教室才松一口气,回到宿舍再把今天听到的歌曲抄到日记本里记下来,而那首记忆深刻的歌曲就是蔡健雅的《记念》——“也许明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我能和你再相见吗?…” 而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开头的“咚咚”声和这个场景不是很相似吗?就像那个初尝失恋滋味的少年,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轻轻敲击着琴键,每一声都包含着多少哀伤与自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