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者,有寒、暖、湿三气,形聚成形,气集为色。”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是中医理论对五行属性所作的重要定义。 其中,“形”指的是物质形态;“色”在这里指颜色的意思。那“气”是什么呢?它指的是自然界寒热温凉的变化,也就是气候、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我们可以说四季节气的变化是以“气”来计量的。
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两句话来表示: 在上面这段话里,“阴阳”是指自然界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上下左右”指的是空间,而 “前后”则指的是时间。古人把天地之间宇宙万物都纳入到一个大的时空体系中,这个宏观的时间与微观的阴阳都是构成这个体系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谈论五行的时候不能忽略时间的因素和阴阳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用五行来形容五脏在生理状态下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心:在心主血脉、开窍于舌的基础上,心火上炎,则出现口舌生疮、烦躁失眠等症状;心火下移小肠,则出现小便赤涩刺痛、心烦口渴等症。
肝:在肝气条达的基础上,肝胆相照,疏泄有度,气机畅通,血液流畅;否则就会发生肝病,如抑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女性月经不调等。
脾: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土不实木不生金,则出现腹胀、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而在脾气盛的情况下,又会出现脘腹胀满,全身乏力,大便干结难排。
肺:在肺气畅爽的基础上,肺和大肠相表里,鼻窦通利,呼吸顺畅;否则就会出现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问题。
肾:在肾气旺盛的基础上,肾阴、肾阳能够平衡协调,人体才能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反之,如果出现肾虚,那么各种病症就会找上门来了。诸如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背酸软,遗精滑精,自汗盗汗,性欲低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