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胆主什么?
《黄帝内经》中并没有提到“木、火、土、金、水”这一概念,“五运”的概念也是到战国时期才出现,所以中医理论里并无此说。 但中医理论里有“五脏”,为“心肝脾胃肾"之简称(心包经其实也是个心脏器官)。其中“脾”有“中州”之称;“胃”有“仓廪”之称。而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中提到“五脏五味”时,明确提到了“脾苦湿,喜燥恶湿;肺苦气上逆,欲咸润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胃苦气上逆,甘缓可消……心苦热,寒可消之……” 可以说在五行理论传入中医之前,中医理论里的“五行”就是“五脏”,或者说是“五脏”的延伸。
当然,到了汉代以后,随着阴阳五行理论的盛行,中医理论中才有了“五行”,并且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后来的子午流注、纳甲法门等。 而所谓“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木生火,因为木能生火,故称“木火通明”,如果心火太过,则称“心火上炎”或“心火亢盛”。
金克木,因为金能克木,故称“木朽金摧”。土居中央,左右两边为水木火金,即木火土金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问题,人体的脏腑组织就像这个大圆圈上的五个节点一样,每一个节点的性质取决于和它相邻的两个节点的性质——“木火土金水”每个元素都有“阴阳”之分,而相邻两个元素又分属不同阴阳,由此决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