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有几次机会?

符礼高符礼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考研,我们可能都知道很多知识、信息和经验,但很少人知道这些信息的来龙去脉和故事。 考研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简单吗?那些高分学霸是如何备考的?那些低分败将又为什么会翻车?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考研的真相,从2019年开始,我采访了近上百位考生(包括失败者)和数十位导师,出版了两本考研真相系列图书——《考研那些事》和《你终究会成为你想要的模样》。 下面是我们采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它们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考研世界!

一、专业课 专业课可以说是决定考研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科了!但是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吐槽专业课压分严重/出题诡异/判卷严格…… 其实原因无他,就是竞争太激烈罢了。 比如北京地区某985大学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每年报考的人都超多,录取的人也还凑合,但复试分数却基本都在370+甚至380+以上.... 而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如果考到上海或者武汉,复试线基本上都会比北京地区低了二三十分,这就是地域带来的压力。 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未来就业的大方向,以及自己能否接受调剂的结果~

二、报录比 这个大家已经都不陌生了吧。 通常而言,热门专业的报录比都比较高,比如财经类院校的经管专业和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等等;冷门专业的报录比就偏低一些,比如理工类院校的文科专业和综合型高校的农林地矿油等。 而有些专业则比较特殊,因为其考试不考数学的缘故,导致很多考生选择避开这一科目转而选择这些专业,例如法学、新闻传播、心理学等等。因此它们的报录比也会相对较高。 以北大法学院为例,在公布2020年保研人数之前它的学硕统招人数是46人左右,但在公布了34人的情况后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以,如果你不想做炮灰的话就不要选择这种“热门专业”啦! 另外,不要迷信“名校光环”啊喂~ 就以北京大学来讲,除了以人文社科著称的外语学院、历史系、中文系等之外,物理学院的硕博就业率也不差吖~~~而且据说该院的老师对本科生也是“偏爱”有加呢!

三、本科出身 “985”or“211”? 本校or外校? 二本or三本? 双非一本or双一流二本? 你在担心什么?难道你还想被歧视么?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歧视呀,都是你自己想多了罢了…… 再说了,就算你是一流名校的本科生又如何?如果最后连最基本的初试分数线都过不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四、导师喜好 在没有深入了解某个导师的风格前,最好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哦! 曾经有位同学向我吐槽她的直系学姐:“她人挺好的呀~~上课也很有趣,平时也经常和我们聊学术方面的见解……” 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其他老师。 因为虽然该学姐很温柔善良,也很博学多才,但她更喜欢培养能按时交论文且不会随便跳槽的学生….… 所以说啊,导师的喜好是很难捉摸透的,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盲从,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才行。。。

五、考研辅导班 现在市面上各种考研辅导班铺天盖地,动辄几万十几万的价格让不少经济不是特别宽裕的考生望而止步。 那么,报班的必要性到底大不大呢? 这个问题还是要因人而异哈……

六、二战 据我的观察,二战生中有一半左右是因为“一战失手”才选择的“卷土重来”,还有一小部分则是由于种种原因(或不可抗力)导致的“被迫复读”。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上岸”而非“985”“211”的话,其实二战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前提是你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与强大的心理建设喔)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985”“211”院校的高分研究生,那就要慎重考虑一下了。毕竟这类高校普遍都有“非985不录取”的政策,即使你二战成功了也还是有可能被刷下去的哦~

七、择校择专业 这一点其实和上文中的第四点有关系。 对于那些没有导师青睐的学生们来说呢,最好的策略就是“挑个没人关注的冷门专业然后闷声发大财”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竞争压力并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咯~~~当然,这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的哟!

优质答主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题主的提问是关于报考2021年研考初试(也就是今年)的问题吧!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考试都在同一年举行的。 我猜测,你的本意是想问“我2021届本科毕业报考2023年的研究生有没有问题”。

我的回答:我认为没问题啊~ 如果你是在中国境内读研,你只需要在毕业年份参加完当年十月份、十一月月份的研究生现场确认和十二月月的笔试就可以了;至于面试环节,你可以在复试阶段再准备。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某些专业是有单独的考试时间的,这个你需要自己查一查;而有些学校的个别专业的复试时间可能会比别的专业提前半年呢! 所以还是建议你在备考的时候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询一下该学校及专业历年的报考信息,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到大概的时间节点了哦~ 希望对你有用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