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象牙塔是什么意思?

任毅省任毅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象牙塔一词原是19世纪法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小说的名称。在他的小说中,把一位贵族小姐幽闭其中的处所称为象牙塔。后来人们便引用这个名词来指别人隔离现实生活的“乌托邦”,也有的人用它来指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或文艺小圈子。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兼教育心理学家、进步教育运动理论的鼻祖杜威在本世纪初写过一本教育著作也叫《象牙塔》,主要是抨击当时的美国大学脱离社会现实。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出版过一本美国文学史,其中有介绍杜威的这一本书,它对“象牙塔”一词还作过明确的注释。五六十年代中国曾将某些大学视为“象牙塔”,一方面是指当时他们没有参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群众运动,继续从事比较稳定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另一方面也含有对大学不关心现实政治、对“左”的事情反映不热烈、批判不激烈的讥讽之意,在五六十年代“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把大学当作“象牙塔”是不“革命”的,是会被扣上“学阀”之类政治帽子的。所以当时不但大学被称为“象牙塔”,中学也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成了贬义词。

80年代,随着党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和吸取了过去中国左、右两教条主义的深刻教训,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中国社会的各方面也开始了实事求是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高等教育也开始了从过去把大学视为“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红小兵的练兵场”、“革命实践的大学校”转变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中“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阵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心”。在“从国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新环境下,高等教育界在总结本世纪前半个世纪的大学与社会关系问题时,一方面肯定大学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现实中的消极腐败和种种“不如意”有所不满,认为大学应当保持自己的“学术性”、“纯洁性”、“独立性”,应当远离社会现实的这些“世俗”、“污秽”和“肮脏”,保持大学、学生和教师的相对“超脱”的“书生意气”和“书生风范”。这些思想随着大学教师和留学生的增加而不断得到传播和强化,终于使“象牙塔”一词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流行起来。经过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在含义上“挖掘”,“象牙塔”一词不但消除了它的“贬义”,而且成了一个“褒义”词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