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使命怎么没结局?
作者以“历史的使命”来代指“人世间的种种事业、责任和个人功名”,它本就是一种抽象的说法。如果把“历史的使命”代入回原句,就是说人世间种种事业、责任、个人功名等,都像“电”、像“影”一样,有来有去、本无结局。
“电”、“影”、“露”是一种佛教思想的体现,比喻世间万物都有生灭变化,都只是像电光石火一般刹那生灭、转瞬变化而去,因此佛教有苦、空、无常、无我的教义,教诲世人放弃追求无常世界的种种无益享受,来追求永恒的、有真正意义的智慧和成就。所以“没有结局”就是说世间功业最终都会完结归为虚无。
这是体现慧能对世间红尘的超脱与淡然。在大庾岭思旧堂碑文中,慧能云“吾家本来无物,若有一物,即应有南北”,“吾今此行,兆亦同去”,便是明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出自《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是地名,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石城湖西岸。《西洲曲》一诗主要写一个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心思的男子的思念,表达思而不得、苦闷惆怅的情愫。
《西洲曲》一诗最早被记载在宋代郭茂倩所撰《乐府诗集》中,因此一说《西洲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但因为《西洲曲》的格律和风格与中晚唐、甚至晚唐五代花间派诗人的风格相近,并且《西洲曲》中所提到的“西洲”、“江南”等地都是南朝政权的核心区域,一说《西洲曲》是中晚唐时期的诗人所作,模拟南朝乐府风格所创作。
后世也有很多人将《西洲曲》视为《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那样的叙事长诗,来作古代第一长诗、最美的情诗、爱情诗、思妇诗等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