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最后什么生肖?

松德锦松德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艺术创作的视角来看,《西游记》其实是没有结尾的。因为作为小说的《西游记》只写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取经成功即可大功告成,而吴承恩却借由“四大部洲”中“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的“圣主”之口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上界众仙祖师们,道行深厚,据掌天宫,至今还不曾放佛一尊呢。”(百回本第七十二回)——这种结尾方式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无韵之离骚”的自由浪漫之美。

如果一定要说《西游记》有个“结尾”的话,那么这个“结尾”就是“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自己了! 众所周知,小说中孙悟空是个无父无母、无根无据的“石头里蹦出来的”(五十八回)猴子,这样一只桀骜不驯的“石猴”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之后自然应该回到石头里“安身立命”才是;但这个“石头”却并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娲皇遗石”——女娲用来炼制五色石的原料之一。而这也就意味着孙猴子最终回到了他娘的肚子里去了——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所以,吴承恩把《西游记》的结尾埋在了第四十九回“心猿被算通生死,赤脚和尚禅法妙”之中。在佛祖为孙悟空安排“心猿归正”之劫后(即第六十六回,“孙大圣六贼无功,弥勒佛奖封宁岳”) ,吴承恩以“诗曰”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猴王“脱胎换骨”(七十四回)、“炼就长生”(七十七回)的幸福生活图景: 他将那花果山复转一遍,变做一处洞天福地,应属孙悟空管业。

每日餐风宿露,寝月眠星,闲游浪荡,静弄云涛,逍遥潇洒,养气修行。 能悟方能觉,绝嗜莫催顽。 阴功发苦志,慧性长因缘。 运水烹茶,尝香煮粟。 观花修树,听鸟吟虫。 薄福悭馋,卑思寡虑。 日饮三餐,夜餐一粟。 冬夏如斯,光阴荏苒。 忽到二春,阳暖光照。 千花开发,万木峥嵘。

莺歌燕舞,水绿山青。 人离尘俗,衣襟染香。 心澄气定,意远神清。

看看吃到四月中旬,不觉酒醉饭饱,起身散步,只见绿荫遍野,异草遍坡,红杏烧林,碧桃映水。 忽然一阵凉风吹散朝雾,似有重楼玉宇,珠箔银屏,香飘霭霭,色映澄澄。 正观看间,忽闻钟鼓声响,远远望去,有一片锦霞,如彩车一般,缓缓而行。 但见霞车内坐着一位仙姑,风姿绰约,貌若姮娥。 真个是: 眉如翠羽,肌似银盘。娇娆袅娜,妩媚轻盈。素淡梳妆,天然俊俏。明眸皓齿,浓眉覆鬓。秀发披肩,嫩丽容颜。 正是: 雪白团珠笑盈盈,不施脂粉丽还娇。 腮边两个玲珑靥,倚翠偎红特别标。

话说那仙女手举莲花,翩翩而至,笑道:“大圣,谢你拜礼。” 行者道:“此礼拜得迟了,先前错怪师父也!” 仙女道:“何误?” 行者道:“师父宽洪海量,待人宽厚,我一时起了祸心,要拿他解嫌,反被他说破我的来历,教我去投生。我闪过他,他就走了。如何我立地间便回得他?此所以迟了。” 仙女道:“你初来之时,我等随侍观音,取宝回岱,共普天乐声,你却在半空中作甚?” 行者道:“我在半空知你去了,恐汝有情,忘归善果,故此下来拜访。”

说着话,已经到近前。那仙女呀,轻轻的跳在石板上站定,双手捧着一个紫锦香囊,递与行者道:“送你一个束腰的肚兜。里面带的是: 玉液琼浆,蟠桃佳果。 丁香饼儿,豆蔻包子。 蜜饯山楂,糖腌石榴。 梨条瓜块,芋艿荸荠。 肥嫩韭菜,葱绿姜皮。 豆腐奶酪,粉条藕壁。 榛松枣泥,花生瓜子。 炒米粉儿,糖拌藕片。 蒸酥酪儿,油炸栗子。 还有十般麻油果儿,还有蜜饯酸梅汤。 还有三坛甘露酒儿。 送你吃罢好去。” (第五十回·终)

仰钰华仰钰华优质答主

生肖的十二种动物中有象、有犀、有虎、有狮、有猴、有人所常见的,也有鹿、有龙、有人所常罕见的。那么,在中国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有猴而无猿呢?原因有二。

其一:中国人有图腾崇拜的习惯,如龙、虎等,而对某些动物则不大欣赏,如老鼠。在十二生肖中,就缺少了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

其二:在十二生肖中,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有河里游的,有山间出的,有家中养的,但偏偏没有树上爬的。很可能是中国人自古就缺乏对果树、梯田以外的乔木林和大山的依赖和感受的结果,因此与这些环境中生活着的长臂猿、金丝猴等类,缺少文化上的情感联系,而更喜爱与人类同在一个水平面活动的猕猴和家养的狗、猫、兔等。

在古代中国广袤的地理空间中,有的地区有此物,而有的地区无此物。有的物不被某些区域的人喜爱,而被另一些区域的人所珍爱。生肖兔在北方草原及黄河流域被广泛珍爱并列入十二生肖中,而热带亚热带的南方却以与兔相似的“鼠”来代替。所以,中国南方不少地方的“兔年”,在民间被悄悄地称做“鼠年”,以替代十二生肖中的兔。这就是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