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年有什么讲究?
在中国,农历年是传统意义上的岁首。在现代汉语中,“过春节”等同于“过年”。在文化观念里,新年是新旧交替的时刻,也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无论是法定节日还是民间习俗,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内。 人们把农历新年看得非常重要。
在民间,农历年又称为“大年”“新春”“新正”“岁首”“元旦”“除夕”等,而1月1日至3日则被称为“三元”(上元、中元、下元)。
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对于新年的起止日期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明代嘉靖皇帝因在腊月饮酒过度导致新年当天早早上朝的文武百官被他责罚,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计算新年;清代则是从正月初一开始放假,共三天。到了民国时期,为了与公历日期相匹配,才确定了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为春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农历新年仍然保留。1970年之后,才开始确定农历新年第一天就是元旦。 在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的象征,因此农历虎年春节也被视作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虽然如今生活状态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迎接虎年的仪式却仍被保留着。人们在春节前会买好年货,贴好春联,准备好吃食。而最热闹的场合莫过于春晚和爆竹烟花。 每年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吃饺子,这是最具传统色彩的新年仪式感。而爆竹声响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方式,不仅代表了除旧迎新,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