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是什么生肖?
鼠,有“老鼠保卫猫”的说法,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龙、凤、龟、麒麟)中,只有鼠是自然界真正存在的动物 《礼记·月令》:“中央土。其兽玄武。其神后土。”孔颖达疏:“北方之卦为坎,坎卦之数五,故曰‘其兽玄武’;北方之神惟五帝,其中曰‘其神后土’。”这里的玄武其实就是子神“斗姆元君”,是道教神话中掌管南北二极与中天人鬼四部的星辰,也是中国古代星象术语。《晋书·天文志》载,北方“斗宿中有斗母,或曰女宿……斗为帝车”,也就是说斗姆既是北极大帝的妻子,又是北斗七星的母亲。
汉代以后,道家开始称白虎、朱雀、玄武、勾陈为“四圣”,并认为他们都隶属于中央黄帝之位所统领的天地三界之中。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载,“道书云:天上有三十三天王,中央玉皇大帝,左右有八极天尊,东南西北各有七王,共三十二王”,这里的“八极天尊”就是“四圣”中的三尊——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南极长生大帝和西极皓灵皇悲天尊。
除“三圣”外,第四位的就是我们这位“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宋元时期道教地位空前提升,各地普遍建坛祭祀,真武大帝作为“四圣”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崇敬。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亲自给真武大帝加封进爵,可见其影响之大。
龙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被称为“五虫”之一。龙位居五虫之首,又高于其他,故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以此来表明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龙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龙的情感至深,对龙文化极为推崇。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龙的品性的基本内蕴是刚毅、坚强、勇敢、智慧和德性。在中华各民族的语言、艺术和传统中,关于龙的传说、故事不计其数。龙图腾在各民族中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得到体现。
在中国文化里,龙集多种动物优点于一身,它生来便是强大的存在,至高无上的气派使它成为权利和高贵的象征,因此有“九五之尊,龙凤呈祥”之说。同时,龙又通神入化、变化莫测、来去自如,有着驾驭水和风雷的能力,因此又象征着自由和力量。自古以来龙象征着帝王。帝王的宫殿叫“龙庭”、“龙宫”,帝王的宝座叫“龙座”,帝王的头发叫“龙髯”,帝王的衣袍叫“龙袍”,帝王也被人称为“真龙天子”。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王官大臣的用具和住所,乃至一切行为都有“龙”字,简直成了“龙化”。不过,这种“龙”,只是象征帝王专制统治这一阶级属性,普通百姓不能随便使用,一不小心,就会被统治者处以极刑。
对国人来说,龙是图腾和至高无上的神灵。人们相信,龙能给人带来吉祥和欢乐,可以逢凶化吉,消灾解难,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龙也是国家、民族、人民的保护之神。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都把龙描绘成英雄气概的化身。如叶剑英同志的诗句“叱咤风云一巨龙”,张羽海将军的诗“大江横绝是蛟龙”,郭沫若同志的对联“万里长河腾浩荡千秋祖国起蛟龙”等等。在很多场合,人们都用龙来形容那些奋发有为的人。比如有才的人叫“龙种”,志节高尚的人叫“卧龙”、“真龙”,雄才大略的人叫“龙韬虎略”,聪明智慧的人叫“睛雨龙神”、“智逾龙宫”,才智超常的人叫“龙神天纵”、“龙光吐艳”,有德行有教养的人叫“卧龙逸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龙”的品性的赞许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