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阳晓清阳晓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豕”,古字作“師”,小篆,出自《古文四聲韻》 《說文解字·豕部》:“師,豕也。从豕,師聲。” 可知古代豬叫師。 《周禮·天官·庖人》:“掌共王之六畜、六獸、六禽。” 注:“共,貢也。牲用牷(全),豕宜豐,羊宜強。”

可見在周代宮廷中已用豬為祭祀供品,而且肥肥胖胖的,可能還要給猪灌醉。 《周禮·地官·遺人》:“掌共遺貨之物。” 鄭玄注:“遺貨者,所寶愛之貨,欲人之送與者也。豕曰家豕。”

可知豬是當時貴族人家寶貝的玩具,可以跟貓一樣寵。 《詩經·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仲月烈霜,忧伤變怒。季月陰霜,憂惱載踵;日月茲霜,時不我待!” 宋玉《九辯》:“悲哉秋之为氣也,蕭蕭淒淒。青葉離离,以慰吾心。”

最早記錄“豬”的字可能是“彘”或“豕”,甲骨文中“豕”字像一只蹲着的小豬,“彘”字則像一隻站着的公豬,但兩個字都指稱同一种動物。 西漢劉向等人编辑著錄的上古文字書《古文獻》收录了2351個漢字,其中收有“豕”字,沒有收“彘”字[1]。

东汉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收入“豕”“彘”二字,並解釋說,“豕”字從“師”得音,“彘”字從“此”得音,而“師”“此”都是上古漢字。 “豕”字的古文作“師”。 清康熙年間修訂的《康熙字典》裡面“豕”字下引用了唐朝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里的一句話來證明“豕”字這個读音。韓愈對這句話的解釋是:“故吾爲文,雖無過甚辭,亦不入其語言。” 《唐韻》:“師,古文豕字。” 又《集韻》:“師,豕或作‘師’。”

由此可見“豕”在汉代就已經通假為“師”了,到唐代仍然如此。那麼“豕”傳入我國的時候就是“師”或者“豕”。那麼我們今天拼音輸入法的“Shi(第四聲)”字可能就是“Si(第四聲)”字或者“Chi(第三聲)”字。

吕昊朗吕昊朗优质答主

虽然在中国发现有野猪生活的遗迹化石地点数量众多,但经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的分析表明,家猪的祖先是欧洲野猪,中国境内的野猪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家猪品系。也就是说我国各地所发现的“家猪”,实际是人类从国外引进的动物。

虽然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时有炭化家猪遗骸发现,如北京东胡林遗址、河北兴隆县南岭遗址、西安半坡遗址、青海乐都县柳湾遗址、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等处都有炭化家猪骨骼发现,在河南省新郑裴李岗遗址中还有以猪獠牙做成的饰物,但这只能证明这时各地已普遍家养猪,要寻找猪的传入年代与路线还需要继续探寻。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现为解开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8千米的贾湖村。考古发现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的文化遗存,该文化介于旧、新石器时代之间,它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7800~公元前5500年,该文化的发现将我国史前文明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在1983年至1987年由贾兰坡、严文明主持发掘了5次,获得大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出土家猪89例。经我国和美国科学家研究分析认定,贾湖猪是通过人工驯化野猪而得来的,据此可知中国家猪传入年代最迟不晚于7800年前,地点在河南省舞阳贾湖。

在距今5000~4000年前的河南新密莪沟北岗遗址、新郑牛头岗遗址、禹州下湾和白沙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陕西临潼零口、骊山和渭水北岸,内蒙古包头阿善和昭乌达盟宝国吐等地,也有大量猪骨出土。从这些材料看,至距今5500年前后,猪已基本普及于上述地区。而在此前距今7500~6500年间的仰韶文化早期,猪的分布范围主要限于河南、陕西及山西南部地区,而且各地所占比例也不太高,如陕西临潼零口遗址出土的猪骨,在整个牲畜中仅占6.3%,山西芮城东侯马遗址占16.7%等。猪的遗存至距今72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前后显著增加,如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畜禽牲骸中猪骨占85%,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占54.8%,陕西渭南华县元君庙遗址占44.6%。这个事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猪从贾湖开始向四周传播,至距今5500年前后,也就是进入龙山文化前后,大致遍及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关于猪从贾湖之后传向各地的路线,我们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由东向北再向西,即沿太行山东麓、冀中南平原、豫北平原、晋南平原、渭水北岸、陇东及陕北地区推进,如南燕庄猪骨的年代距今5500〜5200年,山西襄汾柴庄距今5300〜5100年,陕西临潼零口、骊山及渭北地区距今5000多年。二是由南向北,基本沿着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丹江流域、洛河流域北上,进入黄河以南的河南腹地,再向西进入渭南地区,如李官屯、汤阴白营、洛阳矬李、偃师尸沟槐树湾、宝鸡关桃园、西安客省庄等聚落遗址出土的猪骨,距今时间都在5000多年以上。

从新石器中期开始到龙山文化时期,牛、羊、狗、鸡(鸡大约在5000~4000年前传入中国)等畜禽在北方地区才大量发现,猪仍然是人们畜养的主要畜禽动物。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大量养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就出土有玉猪配饰和大量的猪骨。猪的大量畜养,使人们可以经常食猪、祭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专门用来表示煮小猪的“炙”字,有“乙巳卜,贞:食(豕)三牛二羊二”、“辛酉卜:……贞妣庚以羊一豕一”等记录食猪、祭猪的文字。可见猪不仅成为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重要的牺牲,而且也成为可随时享用的美味佳肴。汉代画像砖上就有古人烹饪猪肉的场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