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不什么成语?

敬子函敬子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容不迫

拼音: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晋·潘岳《闲居赋》:“傲得无忧,任真自得,确乎不拔,廓尔无求,兼尔而两忘,兼之而莫识,其从容不迫若此。”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为完成统一大业,三国的君主和将士们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刘备在曹军的追击下,带领数千部下逃到汉津,与前来援助的荆州守将刘表的长子刘琦汇合。听说刘备到来,刘表旧部鲁肃前往谒见,并竭力劝刘备协助江东孙权对抗曹操。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声势浩大。东吴上下大为震动,主和派势力甚盛。鲁肃力排众议,极力倡言抗曹,连孙权的姐姐也随声附和要求投降。孙权在鲁肃等主战派的说服、激励下,决心抗曹。他把主战和主和的大臣分作两方,在大殿上开展辩论。主战派老臣周瑜当即表示,愿意统兵对抗曹军,孙权表示支持,并把部分兵权交给周瑜。于是周瑜开始操练水兵,作抗曹准备。周瑜的助手鲁肃被派遣联络刘备,共商抗曹大计。鲁肃见了刘备,分析形势,建议两军联合抗曹,并把诸葛亮推荐给孙权,共拒曹操。孙权见刘备到来,十分高兴。次日,设宴招待刘备、诸葛亮和赵云、鲁肃等,讨论抗曹对策。

酒过数巡,主和派大臣虞翻出面发难:“曹操,当今大汉丞相,率百万雄师而下,乘胜追击,东吴百姓无不诚服。如今以新败之兵再蹈死地,不是明智的办法,不如降曹。”鲁肃一听,按捺不住,拍案而起,驳斥虞翻:“你这叛汉逆贼,还有什么话可说!”他把曹操蔑视帝命,图谋篡权,欺凌诸侯,荼毒百姓的种种罪状尽情道出,言词激愤,大厅上顿时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主和、主战双方又从军事优劣上进行辩难。曹操兵多,占据了绝对优势。鲁肃从曹操军中由近半是北方人马组成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水战对敌,扬吴军之长,抑曹军之短,发挥东南军力的优势。主和派则抓住南方气候不适应北方人马,瘟疫流行会使曹军死伤过半,以此作为投降的理由。鲁肃义正词严地反驳说,如果降了曹操,那就难免战乱,更多人要遭瘟疫的肆虐。一番驳斥,令主和派理屈词穷。孙权最后明确表示要抗击曹操,并把兵权授予周瑜。这时诸葛亮也表示,刘备将协同周瑜,与曹军战于赤壁。

周瑜接受军令后,为了鼓舞吴军的斗志,乘酒兴击鼓作歌。他面对刘备、诸葛亮唱到“曲有误,周郎顾”时,赵云忍不住拔剑出鞘,欲斩周瑜,被诸葛亮制止。诸葛亮举杯对周瑜祝福:“子敬与公瑾配合同心,定能破曹。”周瑜高兴不已,在大殿上大摆酒席,款待吴、蜀英雄。诸葛亮在酒席上建议去探望困守樊口(今湖北鄂州)的周瑜之妻吴氏,陈说战曹的形势,劝慰她安心度日。临行前,吴国太设宴饯行。孙权也亲来相送,诸葛亮和赵云在孙、刘两方的许多将官的护送下,前往樊口。主和派大臣蔡瑁、张允认为吴军不听周瑜调遣去拒曹,是为坐以待毙,劝说孙权收回成命。孙权犹豫不决,周瑜又率众人赶来,竭力要求出战,并保证三日之内破敌,孙权这才同意周瑜出兵拒敌。

周瑜在操练水军时,与诸葛亮不期而遇。诸葛亮问起破曹事宜,周瑜胸有成竹,说了自己破敌的十策,表示要使曹操百万大军有来无回。诸葛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