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0后是什么世代?

梅露予梅露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出生在70年代末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记得小时候电视上播过美国的科幻片《星际穿越》(1965)、《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当时觉得这些片子超级时髦;

后来长大了点,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接触外国文学(那时候还没有网络购买英文原版书,买原著很不方便),读过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红色荒漠》和美国小说家雷切尔·卡森的《海鸥乔纳森》,觉得很感动,也渐渐开始了解到世界文学的广阔天地;

再然后上了大学,看了《洛丽塔》(1997年版本,2003年才在美国上映)、《人兽杂交》等等,对美国人如何审视自己和自身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原来不光我们有“看自己”或“反思”的需要,外国人也是如此,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化寻根”、“民族危机”或者说是“身份焦虑”。 简而言之,我对美国文化和文学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我的成长一步步显现出来的。

我个人认为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任务(当然这种划分很粗糙,而且会受时代的影响会有所不同),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美国人(也就是我现在认识的很多中年人),他们是美国二战后崛起的那一代,那时美国综合实力全球第一,经济空前发展,这让他们这一代人充满自信、锐意进取,所以在那个时候你很容易看到他们中有些人特立独行、个性鲜明,有的人会去读《圣经》或者尼采,有的人会去探索人类学和宗教,因为那个时代的美国物质基础和精神生活都很充沛,给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想象力来“胡思乱想”或是“寻根问底”。 而现在的八零后,一方面享受着前面几代人的积累带来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又深受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在价值观念和文化选择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所以我个人感觉这个年代的人没有以前那种“闯劲”了,反而多了一些“思辨”和“犹豫”,我在我的文章《80后的困惑与挣扎》里曾提到过这种状态,这里不再赘述。

每一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当然也有很多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正如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写到的,“所有这些疯狂的事都让我感到兴奋,但说到底,它们全都不重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